阳明心学思考录8:读《与辰中诸生书》有感(2019-11-12)
《与辰中诸生书》原文:
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jú)尔别去,极怏怏也。
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f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huī)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zhuò)实用力。
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zhuò)力处,既学便须知有着(zhuò)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zhuò)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学要鞭辟近里着(zhuò)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数语宜书之壁间,常目在之。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个人理解与感言:
就某些章句,个人感言特别深,比如“绝学之余,求道者少”。针对儒家圣学,随着对中华传统经典的推广与深入,国人逐渐开始兴起读经热,本人也曾经认真读了200遍《易经》、100多遍《论语》、《大学》、熟读过《中庸》,甚至花了近1年时间解读《孟子》,并写了近40万字的读书笔记,但是回过头来,我只是一个儒学的爱好者,知识理解者,或者说我对儒学很熟悉,但是真正懂得多少儒家圣学道理?是否真正做到洒扫应对到精义入神?远远没有!我到底花了多少心思追求真知真理?用了多少这功夫?很惭愧,由于学了一点皮毛,心生傲慢,我的生命境界相较过去,并没有太大的提升,依旧停留在事物层面,这样的学习于生命的帮助价值非常有限,正如阳明先生所指出“绝学之余,求道者少”。
又如:“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对于一个功力不深的浅学者,就好比一个齐人为学习楚国方言,站在楚国面对众多的人,并应更能学好,但是也最容易动摇!(《孟子》中有这个典故),我们都不是豪杰,没有卓然独立的精神,诸位师友同道中人,一定要相互砥砺相互鼓励共同前行,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所以“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阳明先生指出近代以来那些稍微在求道问学的道路上有一点点成绩,实际自我修炼根本没有到家就开始自我标榜自吹自擂,不可避免会遭遇到世俗的非议甚至诽谤,导致在追求真道真理上立不足,开始动摇,原来自我标榜的东西就成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最大的累赘与障碍!这些都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大量删除外在表面的所谓的声誉、荣誉、名声,把这些障碍打扫干净,让内心干净清澈、充满良心良知,务必在实际处下真功夫是实修实证实操。
阳明接着说: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着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
这段话语中,我找到了两个关键词:“收放心”+“此处着力”!在阳明先生看来,在寺院中参禅打坐🧘♂️,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是为了将外放飞驰的心把它收回并安顿好!为什么呢?因为平时我们的内心相当浮躁,各种私心杂念都有,大量时间耗在事物性工作上,工作效率很低,欲望高难满足对我们生命改变并不大。问题如何解决?阳明先生告诫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处下功夫才行!
对于最后讲的都是为学为人求道的真理“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数语宜书之壁间,常目在之。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强调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探索透彻到底,深入精微,要在心上下功夫才行;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强调真正的君子之道在于低调在于不显山露水,正因为如此,君子内心深处的道德光芒越来越清晰明亮;
“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这句话是朱熹说的,强调的是一个人不管为了名,还是为了利?虽然清明和混浊各有不同,但是那颗利己的心一直没有变过;
“谦受益”—唯有谦虚才能够受益;
“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阳明先生认为我们在求学问道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这句话这个道理是某某人说的,那句话是某某人说的,这句话是孔孟讲的,那句话是朱熹讲的,就符合道理,不管是谁说的,归根结底一定要符合天理,一定要符合天道,不会因为某人说某话就是真理,而是只认真理不认人。
阳明认为这几句话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把它写出来张贴到房间最醒目的地方,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提醒自己。科举之事,并不妨碍学业,就怕自己丧失志向,只要按照我前面所说的,一步一步来,我们就会两件事不耽误,科举与学业齐头并进。就像我们平时“洒扫应对”就是“精义入神”的大学问!
读《与辰中诸生书》,彷佛阳明先生对着我语重心长的教诲,“绝学之余,求道者少”,想想自己,读书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不是为了求道求真理明真知!那又是为了什么?说到底,我们无非就是为了多赚钱,多改善生活,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不要再为生活奔波。其本质上还是停留在生存面,停留在生理需求上,格局小境界并不高,几乎自己被自己匡死在小格局中。怎么办,我们要练习“收放心”,去“刊落声华”,真正格除内心的贪欲私欲,在最实处用功,确保内心清澈干净,方可心生万法,应付自如。
还有许多事情八字没有一撇,就大张旗鼓的去张扬去宣传,以至于引来非议,导致自己前后为难,结果反而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做人一点也不实在!不愿意净心静下心来去扎扎实实地用功,导致自己一直被外物所控制,人心浮躁,这是值得反思的,很惭愧。
“不求异于人,求同于理”非常客观,实事求是,与西方某一句话很接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管是哪位高人所说,我们只在天理天道上去衡量好坏。
余超林致良知- 阳明心学思考录8:
读《与辰中诸生书》有感
(2019-11-12周二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