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多次的孩子,希望的火苗还在吗?
今天是我日更39天~
女儿学校附近有个游乐场。每天接她放学时都会路过。
一天,看见一个奶奶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门口,女孩想进去玩儿,老人很大声地说:“玩什么玩?你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你怎么老乱花钱?一点都不懂事!”女孩大哭。
听到之后心里一直疙疙瘩瘩的,很久忘不了。很想抱抱那𠆤小女孩,告诉她,她想去玩没有错,她也有拥有任何美好东西的权利。
再穷的父母,有一样东西必须给予孩子,那就是希望。
我很喜欢带女儿逛街,喜欢给女儿买她喜欢的东西。家里老人经常会说,孩子不能太惯着,不能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要告诉他们大人赚钱不容易,要让她们学会节俭。长辈说得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不能随便和孩子说“不”,也不能太直白地拒绝孩子。
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期盼,或者零食、或者玩具、或者礼物,最快乐的过程是期待的那个过程,就是想要还没得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如果浇灭她的希望,讲一堆要节俭要学会理财等等这些大道理是很残忍的。
一个人的希望是无价的,这是人类的一个本能,这种渴望拥有的快乐记忆会一直停留在脑海中,会让孩子明白自己值得拥有任何好的东西。如果硬生生的把希望浇灭,孩子会认为自己不配拥有,长期这样的训练,会让孩子心如死灰不抱任何希望,会成为一个低价值感的人。生活中很多人,给家人给孩子买特别贵的东西毫不犹豫,给自己买一个超出他正常消费的东西时会特别心疼。这就是典型的低价值感,他从心底就认为自己不配。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件小事特别剌痛我。每毎想起,还会感觉充满绝望。当时我大概七八岁的样子,那时候都穷,卖东西的小贩走街串巷的呦喝着,可以用玉米麦子换,也可以用一毛两毛的钱买。有一次傍晚,来了个换油条的,已经在整个村子前前后后呦喝了半天,我特别想吃,父母却没有要买的迹象。我纠结挣扎着要不要跟父母要求,我现在还记得给自己打气的理由:我都半年多没吃过油条了,而且我从来不乱要东西,父母一定会同意的。
父母并没有同意,我蜷缩在灶台前烧火,看着火苗一闪一闪的,把屋子里照的红通通的,感觉浑身特别冷,心里充满绝望。从此,就不会跟父母提任何要求了,是不会是没有提要求的能力了。不是心里想要什么强迫自己不去提,而是压根就不会反应出提要求的想法。
长大后除了老王,对任何人都不会有要求。对上司永远是好好好,不敢提任何升职加薪,份外的工作也不会去要求拒绝。对同事朋友永远是行行行,不喜欢吃的东西大家说一起去那就一起去。即便是安排下属工作也是客客气气的商量,不会要求。生活一地鸡毛。感谢老王让我在随心所欲的过程中慢慢找回自我。
在我带女儿购物时,她在逛和欣赏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她会在开始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想要,我会说只要你喜欢,妈妈都不反对,只是建议你先放在购物车里,等逛完之后再看是否还特别想要,我们最后选择几件你最喜欢的去结账。结果她因为可以拥有而非常认可我的提议,她的购物车到收银台之前都是做减法的,东西越来越少,但她已经在亲情的互动和渴望的过程中心理上获得了满足,心理富足之后相反地她对玩具这些的渴望恰恰没有那么强烈了。
无论大人们经历着多大的社会压力,都不要转嫁到孩子身上,他们的年龄还不能理解和承受,表面上看似懂了,其实孩子的内心是很绝望很自责的。
给孩子希望,让他知道他值得拥有,可能爸爸妈妈暂时给不了他,但他想要拥有的心值得肯定,想拥有好东西不是错。还可以和孩子共同想办法,让他通过劳动开始攒钱,爸爸妈妈也一起努力,达到需要的金额时再买给他。大家共同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希望一直都在,也让孩子明白了努力的重要。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希望,
人生就会变成温吞水,
永远不会沸腾。
变成发霉的柴火,
永远不会尽情燃烧。
不要把孩子的一生变得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