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13-我陪蚕宝宝走过了它的一生
我十岁那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柳枝开始发绿了,桃花也开了,我们脱下了穿了一冬天的大棉袄,觉得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春天的劲头。
有一天早晨,我看到大院的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悄悄地分着什么东西,便凑过去看热闹。见一个叫勺子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张牛皮纸,上面有密密麻麻如同芝麻似的小颗粒,颜色是黑灰色的。他把那张带有小颗粒的纸小心地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给身边的小伙伴。
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啊?”
勺子看了我一眼,有些不屑地说:“这都不知道?这是蚕籽。”
我虽然没见过真的蚕,但在书本上见过图片,是些白白的大虫子,没想到蚕籽竟然是这种类似黑芝麻一样的小东西。
我觉得很好玩,便也伸出手说:“也给我一点呗。”
勺子好像有点不愿意,我及时提醒他道:“那天你还吃了我俩红枣呢!”他吸了一下鼻涕,大概是想起那两个大枣了,于是也给我撕了一小块,那上面大概有几十粒“小黑芝麻”吧。
我高高兴兴回到家,立刻向妈妈宣布:“妈,我要开始养蚕了,您给我找个小盒子来!”
妈妈一直很支持我的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笑呵呵地给我找了一个小纸盒,还在里面放了一点点棉絮,可能是怕蚕宝宝钻出来的时候会有点冷吧。
我心里惦记着这些蚕籽,过一会儿就拿出来看看,我妈笑着说:“别那么急,至少也得一个礼拜呢。”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果然,大约一周之后,小蚕就自己破壳而出了,探出了黑黑的小脑袋,像一只小蚂蚁。一只,两只,三只,五只……我的蚕宝宝们接二连三地出来了。它们长得又黑又小,不动时,几乎分不清哪是头,哪是屁股。它们时不时地仰起头晃来晃去,好像在环视着这个未知的世界。
我看着这些新诞生的小生命,心里乐开了花!
突然,我心里咯噔一下子:坏了!我发现自己疏忽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我给蚕宝宝吃什么呢?家里没有桑叶啊!
我急急忙忙跑出家门,一边走一边想办法,到哪里能给我的蚕宝宝弄点吃的呢?
我们住宅区附近没有桑树,离我家最近的公园是玉渊潭公园,那个时候还是个“野公园”,就是没有围墙、不收费那种。我想,玉渊潭树多,说不定就有桑树呢,于是我一路小跑赶到了玉渊潭。
公园里树倒是不少,但哪棵是桑树呢?我只是在书本上见过蚕宝宝吃桑叶的图片,对桑叶的形状略微有一点印象,我就找啊,找啊,路边的树林里没有,我就专门往树林稠密、人的足迹不易踏到的地方钻。
突然,我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发现了一棵小树,那上面的叶子很像是桑叶。太好了!我的蚕宝宝有救了!我赶紧摘了一些,揣在兜里往家跑。进家之后,都顾不上喘口气,赶紧把摘来的叶子放到小盒子里,心里念叨:“这是桑叶!这必须是桑叶!蚕宝宝你们赶紧吃吧。如果这不是桑叶,那我也没辙了,你们面前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小黑蚕们的眼神好像不大好,它们对我辛辛苦苦摘来的叶子无动于衷,还是仰着头晃来晃去地找吃的。
终于,有一条小蚕偶然碰触到了我摘来的叶子,它闻了闻,品了品,歪头琢磨了一下下,我心里紧张得要命,你到底是吃不吃啊?
几分钟过去了,终于,它开始小口地吃了起来,桑叶上渐渐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哦!我的蚕宝宝吃到桑叶了,我长出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我都顾不上看其他小蚕宝宝是不是也跟着开吃,转过身我就又奔了玉渊潭,再去摘那宝贵的桑叶了。
几天后,意外发生了!那天我在外边玩累了回到家,照例打开纸盒子看看我的蚕宝宝,哎呀!糟了!只见有几只蚕蜷缩着身子,一动不动的,我把桑叶放到它们的嘴边,它们就好像没看见一样。难道它们生病了?还是吃了有毒的桑叶?不会吧!我一直都是在同一棵小树上采的桑叶呀!这可怎么办?看着一动不动的小蚕我心里非常难过。
过了一会儿,妈妈买菜回来了,我含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妈妈看了看那些蚕宝宝,笑着说:“你呀,真是个小傻子,那是蚕宝宝在蜕皮啊,蜕一次皮它就长大一次,蚕宝宝的一生要蜕好几次皮呢。”
噢,是这样啊!
从那以后蚕宝宝又蜕了几次皮,每一次蜕皮后都会再长大一点。蜕皮的时候它们的身体一伸一缩,不停扭动,一点一点的把旧皮蜕掉。蜕过皮的蚕身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白,开始变得好看了!
蚕宝宝长大了,吃得也越来越多,它们的胃口可好了,爬到哪里,便抱着桑叶,贪婪地啃起来,它们的嘴就像锯齿一样,所到之处,片甲不留。如果你附耳倾听,还能听到它们吃桑叶发出的沙沙声呢。
我从玉渊潭那棵小树上采的桑叶有点不够它们吃的了。每次它们把盒子里的桑叶吃完,都会仰起头东张西望,好像在说:主人啊,我还没吃饱呢,再给咱上点菜呗!
可我此时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啊!
屋漏偏逢连阴雨,那天下午,我赶到玉渊潭密林深处那棵小桑树去摘桑叶,但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那树上竟然一个叶子也没有了,很显然,这个秘密地点被另外一个或几个养蚕的小孩子发现了,他们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摘,完全不考虑什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下可要了命了!再找到这样一棵小桑树几乎比寻找阿里巴巴的藏宝洞还难,再说,家里的蚕宝宝也等不起啊。
没办法,我只好去找一个也在养蚕的小伙伴求救。
爱蚕的人是一家,他听说我的蚕陷入弹尽粮绝之困境,大方地支援了我一部分桑叶。他家有个亲戚住在北京农村,院子里就有好几棵桑树,根本吃不完。太好了!从那以后,桑叶供给的难题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当然,我也不是那种白吃白占的人,我送给他一枚非常精致的毛主席纪念章,他也特别高兴。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更加细心地照顾我的蚕宝宝。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蚕宝宝身上渐渐有些透明了,动作也越来越缓慢了。有一天,它们突然不吃东西了,把头高高抬起,来回扭动,难道是又闹病了?我赶紧让妈妈看,她仔细看了一会儿说:“八成是它们该吐丝结茧了吧?”
是吗?我仔细一看,哦!真的哎!在小纸盒的边沿上已经挂着几根很细很细的蚕丝了!
从那天以后,蚕宝宝们就都开始卖力地建造自己的小屋了。它们的头摆来摆去,用嘴里那细细的、光滑的丝线左缠右绕,先是靠着盒子边角搭了一个类似手脚架的结构,然后在结构里开始施工,丝线越缠越密,慢慢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半透明的小球球,蚕宝宝把自己裹进了那个小屋子,开始进行“室内精装修”,起先还能从外边依稀看到它繁忙的身影,两天后,就看不到了,一个白色的蚕茧就织成了,静静地躺在盒子里,蚕宝宝在里面还忙些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我耐心地等待了一段日子,有一天,蚕茧的一端被咬出一个圆圆的洞,慢慢地钻出来了一只大蛾子。啊!进去的时候明明是一条白白的大虫子,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一只长着触须和翅膀的蛾子了呢?上帝造物真是太神奇了!
那些蚕茧中的蛾子都出来之后,我看出它们形体不大一样,有雄有雌,雌蛾子的个头大一些。雄娥和雌娥开始交配,完成孕育下一代的最后使命。交配结束,雄娥就静静地死去了。
此时看不出雌娥为丈夫之死有什么悲伤,它必须抓紧时间完成自己担负的传宗接代重要使命。还是妈妈有经验,她让我在蚕盒子里铺上一张厚一些的牛皮纸,用来保存蚕籽,
雌娥的肚子鼓鼓的,在盒子里转来转去、转来转去,终于,它开始排卵了,是淡黄色的、像小米一样的小点点,一个挨着一个,在牛皮纸上排列得密密麻麻。
我起先有点怀疑我养的蚕血统不大对头,别人的蚕籽都是淡黑色的,我的怎么是淡黄色的呢?一两天以后,它们终于渐渐变成浅黑色了。
蚕籽们静静地趴在那张纸上,等待着下一轮生命周期的开始。完成了繁殖使命的雌蛾,不一会儿也就随丈夫而去了。看着蚕蛾一动不动的身体,我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它们的生命太短暂了,离开的太寂寞了。
从那次以后,我就没再养过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