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生活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初春里的“蠢蠢欲动”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29人  尔雅慢生活

今天是大部分上班族年后开工的第一天。

度过了一个喜气的节庆之后,年味逐渐散去。在春节里恍惚停滞的时间,又突然拨动了旋转的指针,滴答声再次敲入心灵。

从节日的喧嚣中抽离,人们又开始将目光投放在工作与生活的两端。于是那些自然里平凡的小事,便悄悄走入我们平静的生活,为时间点缀些“微不足道”的美。

如四季之首的春,已悄然跨过年关向我们挥舞着她静美和暖的手。仿若须臾之间,立春时节早已过了大半。东风才刚消解完大地,蛰虫又开始春的微动。

所以古人将立春的第二个物候称为“蛰虫始振”。

所谓蛰虫,便是冬天里蛰伏在土地之下冬眠的昆虫。如今立春阳气生发,春风化解冰冻的地面,暖意就随着松动的土壤,流入了虫儿们蛰伏的洞穴。

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地脉的回暖,是虫儿们先知了。

此时的虫儿们感受到了春之暖意微生,却也知气候还不够和暖,所以只在洞穴里微微地翻了个身,并未着急破土而出。

因此物候里,用了“始振”一词,刚刚从冬眠中被惊醒而已。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此句最早出自《宋史·乐志》。一入立春,告别冬季严寒恶劣的天气,温和顺美的时光悄然而至。

春回大地,泥土变得松软,草木枝干有些已悄然发芽,迎春花也次第开放,留心之处,皆是细密春光。虽春风还未大盛,但生活里仍旧平添了几分宜人之气。

其实蛰虫也不全然都是埋藏在地下的。小如壳类的昆虫,大如蛇、鼠、青蛙等,都属于冬眠的物种。

唐代后期有一位文学家王起就曾写过一篇《蛰虫始振赋》,为我们列举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蛰虫”。

在赋的开头,他说:“蛰以寒闭,春以阳和。闭者得时而后振,和者煦物而无颇。”

阳和起,春风煦,都是代表温暖将至。所以才有万物生之大道。春天,以它独有的温和气息,成为四季里孕育万物的摇篮。

草木花鸟,飞禽走兽,都仰仗于春的照拂,方能完成生命的重生与延续。

在王起的笔下,蛰虫藏于万穴之中,积块之下“或羽毛而栉比,或鳞甲而骈罗。”

有背负着羽毛的鸟类,也有鳞甲满身的陆虫。春天一到,都从沉睡中慢慢醒来。

但虫儿们也知晓分寸,虽东风已解,却不敢轻举妄动。知道“出处有时”,还需将蛰伏一段时光,待春光大好时再出来享受日月之融光,并天地之仁气。

中国人的哲学观念里,万物有时,天地有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各司其职,皆有安排。我们与自然里的生物都遵循着冥冥之中的“天道”而生,不可违弃。

就如这小小的蛰虫,它们何时惊起,何时出穴,都是在依照天时地序的安排。此为“顺地之理,承天之休。”

东风乍起,蛰虫们“顺于时,感于候”给出了一个“蠢蠢欲动”的回应。


 文:尔雅   图片:pixabay

本文由尔雅慢生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