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圆润:2018-07-18开机第100天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107人  爱吃虾的雅典娜

这几天感觉耳蜗侧的声音越来越趋于圆润了,那种纱布音质的感觉,已经开始越来越不明显了,但是我并不知道还需要经过多久才能像助听器侧一样圆润,我不着急,继续练习,结果交给时间。

此外,耳蜗侧的人声不如助听器听得突出,想来是因为助听器的降噪功能比较强大。日常生活中,当我尝试着把精力放在耳蜗侧时,是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把人声从一大堆声音里拽出来的,但是助听器侧就没有这种感觉,而当双耳聆听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我的大脑注意力,居然是放在耳蜗侧的,这点也让我有点迷惑,难道是因为耳蜗侧给出来的刺激相比助听器更加直接有效,所以大脑不自觉地关注耳蜗侧进来的声音而非助听器侧了?

顺便提一句,耳蜗侧听句子的水平也越来越好了,像《非诚勿扰》那种超快的语速,我也开始能够跟上了。但是不同于助听器不需要提前热身就能听懂的情况,耳蜗侧总是需要预热一下才能开始听懂,这点也让我很是困惑,比如《非诚勿扰》里台上3号女嘉宾发言,我要是之前没有听过她讲话,就需要先听个几秒,然后才能进入到听懂的状态,前几秒就好像大脑在针对耳蜗进来的声音进行偏差校正一样,针对通用的声音记忆库建立了一个新的针对3号女嘉宾的人声记忆库,这种感觉特别的奇怪,就好像新认识一个朋友的时候,你记住他的名字的同时,会辅助一些他的外形特征来建立一个记忆关系。


写在人工耳蜗开机100天:

在决定做人工耳蜗之前,我曾纠结了三年做还是不做,今天是开机100天,我可以明确地给出答案,我后悔没有早点做。

从开机模糊到一点点声音轮廓初现,虽然耳蜗侧的盲听水平仍然不如助听器好耳,但我觉得超过好耳是早晚的事儿,毕竟要补上的是丢失30年的听阅。

首当其冲的改变是日常的听能,zh ch sh z c s f,对我来说不再是抽象的气流,以前我只能凭借口型和上下文联想去猜到底是什么,现在它们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声音,尽管我仍然混淆z与zh,c与ch,s与sh,但是至少,我能分出这是三组音了。在英文听辩的表现上,耳蜗的表现尤其出色,英文盲听水平我不再是零了。

其次,听到了太多过去三十年没听到过的声音。就像我的口语理疗师和我说的,万物皆有声。我听到了鸟叫,补齐了钢琴最后两个八度的声音记忆,听到钢镚清脆落地的声音(以前是掉了啥都听不到),感受到那些让大家抓狂的摩擦声(以前我听不到勺子刮碗,指甲刮黑板),听到了尖锐的火警,开始能在嘈杂的餐馆中进行多人对话甚至有一次还听到了歌声。托老公爱钓鱼的福,鱼儿跳出水面的声音我已经再熟悉不过了,通过甩杆的嗖嗖声,我都能判断出来这次甩杆是远是近。就连做面点,和面也是有声音的,学习并记忆这些声音,对我来说像是一种游戏:)

再次,即使我对立体声和方向感仍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我能感觉到双耳聆听给我带来的好处。双模聆听可以让我在嘈杂的空间里,仍然能捕捉到人声,即使在高速行驶的汽车里,也能和老公一路逗闷儿。

最后,感谢这些日子以来,即使我大量出现中文错听仍然不停地重复的刚刚我没听懂话语的爱人,和单位那些知道我做了耳蜗需要听力刺激,即使重复很多遍也坚持不写下来,换各种词来表达的可爱的同事们。

这条路还很长,可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是成人语前聋,1.5k以后高频未导出,每个人听力情况不一样,做了耳蜗,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以上是对这100天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未来,故事仍将继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