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万物的签名
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小说家、新闻记者。1969年剩余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市,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白天上课,夜晚奋笔疾书短篇故事,曾在Spin、GQ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担任新闻记者;两度获得National Magazine Award 深度报道奖,她的短篇小说选集Pilgrims入选国际笔会/海明威奖决审名单;2000年,第一本小说Stern Men登上《纽约时报》好书评。2002年的作品The Last American Man入选美国国家书奖与美国国家书评奖决审名单。2006年出版的回忆录《美食,祈祷和恋爱》是她最受瞩目的作品,全球共有三十多种语言版本。2009年,《时代杂志》票选她为全球百大影响人物之一。
在读者引颈期盼之下,她的最新小说《万物的签名》在2013年秋季出版。她为写作本书搜集大量资料,耗费七年时间做足功课,并以紧凑的步调呈现出这部格局浩大的小说,故事背景遍布伦敦、秘鲁、美国费城,甚至是塔希提、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书中充满格式鲜明、极具个人特色,同时呈现时代氛围的角色。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并得到各大媒体年度好书肯定。
这本书是小说,但不得不说其内容涉及广泛丰富多彩,整本书是以植物为线索,始于植物终于植物,最后又由植物引申出来更深层的含义。这本书以十八世纪为背景,不仅涉及了科学、爱情、环境,更有宗教、黑人奴隶制,可见涵盖之广,以至于我看完一遍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可以说这本书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奇特精彩的一本,没有死去活来的爱情;没有扭扭捏捏的矫情;更没有没有赚人眼泪生老病死的俗气。
其中有一个场景很让我印象深刻,女主人公在最后见到舅舅的时候,舅舅问她的母亲则么样了。她说去世了,舅舅点点头,却没有表示哀悼。然后女主人公问他,“您呢?您夫人呢?” “死了,你瞧。”女主人公觉得这很有趣;她的母亲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回应。事实就是事实,死亡就是死亡。
很喜欢这坦诚、率直、杂乱无章的对话,完全不知将终止于何时何处,也不知道将来的命运会与谁交织在一起。死了就是死了,何必用更多的语言或者用更多的表情去渲染,不会有什么不同,也不是不尊敬不爱,而只是延续他们的生命让自己过的更好。
最后女主人公由植物引申出更深层的东西,即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不过当然达尔文是发现这个理论的第一人。物竞天择,即强者生存并取代弱者。但是由女主人公得出的理论来看,人类的同情、怜悯、牺牲等都属于弱者,但是人类确成了世界的主宰者,这完全与这个理论悖道而行。就好像她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挨饿的囚犯,愿意给囚友食物;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人愿意跳进河里拯救另一个人,却在过程中溺毙。还有她的妹妹,为什么愿意领养黑奴孤儿,为什么把每一分钱都分给穷人,并一生为解放黑奴运动奉献,她解释不了这种牺牲要怎样与物竞天择来匹配。
其实我想这个问题永远也回答不了,就好像我们永远回答不了究竟是先有物质还有先有思想,究竟是物质更重要,还是思想更重要。
这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不要费神了,但探讨一下总是有好处的,我想我该找一些达尔文的书读一读了。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看一看《万物的签名》,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