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说话孩子充耳不闻怎么办?
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中心很多孩子听到指令就像没听到一样,比如妈妈说该回家了孩子还继续玩滑滑梯,老师说现在要去器械室了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有些孩子就是不排队,诸如让吃饭不去吃饭让上厕所不上厕所包括大一点的孩子记不住作业听不懂指令这样的情况,成为困扰老师和家长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孩子对大人的话为何会充耳不闻,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针对孩子充耳不闻的情况,首先,我们要先排查妈妈发出的指令孩子是否听的到,也就是说看看孩子听力发育是否正常,当然,孩子听力出现问题的比例非常小,一旦发现听觉器官有问题,就需要治疗需要佩戴助听器,这样孩子才能接收到大量的丰富的声音刺激。
第二步就是耳朵能听到声音,需要排查大脑是否听的到。孩子听觉器官能听到声音,却对声音没有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耳蜗将声音刺激转化为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递给前庭核和大脑。孩子听到的声音有没有传递给大脑呢?不一定,只有大脑接收到了声音信号,大脑才能指挥身体做出行为反应。比如:老师说我们要和玩具说再见了,请把玩具送回筐里。大脑接收到这样一个声音信号,才会有归还玩具的行为。大脑能否接收到信号受前庭核影响,前庭核有两个功能:一是感受重力和速度变化,判断一个人头部在空间中的位置,控制身体平衡;前庭核第二个功能是接收来自面部的视听嗅味触信息,并进行辨识、过滤、整合,筛选出最好的最适合当下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这样大脑才能做出反应,并指挥身体做出适应当下环境的行为。如果前庭核没有发育好,筛选功能混乱,就会把不该过滤掉的信息过滤掉,把不该抑制的神经冲动抑制掉,从而就会漏传或者错传视觉听觉等五大感官信息。因此,前庭功能失调,直接会影响孩子的听觉专注力。
那么,造成前庭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之前提到过,比如妈妈孕期运动量太少,出生后抱的太多,孩子的自主运动比如抬头翻身爬行跑跳刺激量不够,还有大一点家长的包办代替,让孩子没有机会使用自己的身体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孩子接受感官刺激太少等等,都会影响孩子前庭觉的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前庭觉的训练呢?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任何有位置变化的运动都可以刺激内耳前庭的发展,比如翻身爬行跑跳旋转,玩蹦蹦床滑滑梯,爬器械荡秋千,骑自行车滑板车等等都可以刺激内耳前庭的发展。
第三步就是耳朵能听到,前庭核能筛选到,大脑也能接收到声音信号,孩子还是不能做出行为反应,为什么呢?这就有可能是家长提供的声音信号和孩子的需求有冲突,比如很多妈妈提出的限制性的指责性的声音信息“不要吃手”“不要撕纸”“不要爬高上低”等等,我们知道孩子有很多的敏感期比如口腔敏感期手部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等,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他沉浸在探索的世界里,需要他不停的吃手需要他不停的撕纸需要他不停的爬高上低,妈妈的指令却告诉孩子不要这么做,孩子就会产生冲突,到底要不要听妈妈的话呢?听从妈妈的指令孩子就会失去建立自我的机会,不听妈妈的指令孩子就会“充耳不闻”。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家长下达指令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和判断,然后找准时机下达指令,不能因为自己怕脏怕乱怕危险赶时间等理由终止孩子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活动。当然有危险的活动比如摸开水摸电插板需要坚决制止,如果孩子不听,可以加入其他感官通道的刺激,比如手捧住孩子的脸增加触觉影响,眼睛看着孩子增加视觉影响,多种感官信息刺激更容易影响和改变孩子的行为。
第四步,耳朵能听到,大脑能接收到,妈妈发出的指令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还是不听,我们家长就需要看看是不是我们反复唠叨孩子,经常给孩子指令,而且无论孩子作不作出反应我们自己也不去反馈结果,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负强化,造成习惯性的“充耳不闻”。比如妈妈经常唠叨孩子要多吃饭不断的下达吃东西的指令,当孩子不吃饭的时候并不是让孩子饿着让他承担自然结果,孩子想吃的时候还能吃想干的事情还能干,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不听指令也没什么,从而养成“充耳不闻”不重视规则不重视规矩的习惯。
以上四步是孩子“充耳不闻”的常见原因,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比如,听觉器官损伤时进行治疗;前庭功能失调时刺激内耳前庭;当孩子的声音指令和孩子需求有矛盾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判断选择合适的机会下达指令;当孩子因为家长指令太多过度唠叨形成负强化养成充耳不闻的习惯时,我们要减少指令简化指令并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
另外,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听觉注意的训练,常见的听觉专注力训练的方法有:1相反动作练习,妈妈说站孩子就坐下妈妈说坐孩子就站起来,妈妈说张开孩子就合上双臂妈妈说合上孩子就张开双臂等等。
2数字传真,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说三到七个不等长度的数字,让孩子进行重复。
3词语思维,家长说三到七个关于动物啊植物啊水果啊交通工具等不同的词语,让孩子听到合适词语拍手,比如香蕉苹果狮子听到动物拍手等等。
网上有很多这种听觉注意训练的方法,需要的妈妈也可以去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