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4.6

2016-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梁言如是说

1.我国中央银行先后两次上调贷款利率的经济背景。

答:2006年,我国经济中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等问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经济过热局面已经形成。为抑制过度投资,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2.两次上调贷款利率的经济效应。

答: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从2006年第四季度贷款实际发放利率来看,各项贷款利率水平逐步走高,为2007年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3.外生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并非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可以为政府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又称为政策性变量。与之相对应的是内生变量,它由经济体系内部的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是计量经济学中的典型用语。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控影响经济进程。

4.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这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与货币供给(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银行的资产负载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5.下面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货币供给的性质。

a.我国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一般来说有四个:一是对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二是央行的直接贷款;三是财政的借款和透支;四是外汇银行。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渠道是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再贷款的掌握主要可由人民银行控制,但是我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决定了我国中央银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不得不被动地吞吐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对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过程是中央银行面对的已决定变量,即外生变量,中央银行无法利用外汇储备调节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b.影响货币乘数的两大因素中,存款与准备金比率D/R主要由商业银行来掌握,但是中央银行对其也有影响力。存款与通货比率D/C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但其源头是中央银行所发放的基础货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