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我喜爱收藏的好文章

写个简书文章,把自己给科幻到吓半死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6人  阳光红蓝铅笔

这文章标题是后改的,原来叫,简书里似乎全是作者,观众有多少?结果,越写越离谱,最后变成了这样——

发现一个矛盾,展开一个想象

由于自己开始日更了,也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简书上去看其他作者作品。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小世界呀,虽然大家的作品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一定是参差的,但是,从别的角度来看,大多的都是很用心的。这个小世界里,充满着各种人性、人格、口味、幽默,不管是不是标题党,内容大多是自己写的,确实是个丰富而有趣的地方。

但是,很快我发现,所有的粉丝,点赞和评论的各位几乎都是各位大咖级的作家们。从来不写东西,只在里边浏览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浏览频次又有多高。应该是这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娱乐为主的平台,这里还是比较专业和小众的吧。但是,如果这里只是一个站满了演员的舞台,或是只有展商的展览,会不会存在问题呢?靠官方或是某些专家来发现里边的优秀作品,然后如何操作呢?这问题,应该平台方也已经想过无数次吧,当然啦,我只是站在一个纯个人的角度去顾虑了一下,感觉这事情边似乎有点矛盾的地方存在。

联想第一步,观众都跑去看视频啦

观众去哪儿了呢?文字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大多数人不识字,所以能看书的是极高端的人群,至少是高贵的权力地位或是经济地位上的人才可以看和写。后来,在只有报纸的年代,读报是日常生活,全部的信息来源几乎要依靠很多人收集信息,转成文字,再写出来,发送给大多数人。再后来,网络出现,文盲消失,文字是现在使用率最高的传送信息的工具,多过声音和视频媒介,因为那两个还不够发达,成本也较高。但是,未来呢?现在已经有趋势的转化,越来越多的作品,最终是要变在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观众对省时不费脑的接受信息方式更感兴趣;越来越成本低的视频内容,变的越来越丰富,一帧作品的信息量,用文字可以写出来几千几万个字才可以描述清楚;越来越多的娱乐代替了文艺,乐不思蜀的人们,读书的越来越少啦;越来越多的文字成品,变的很越来越短,只是摘要和提示的功能。看书的是不是都跑去看视频啦?以后会不会就象是文字取代了其它的信息传播工具一样,取代了文字呢?

本想着是讨论下关于简书平台观众少于作者的,怎么写着写着就跑到这里来了呢?算了,继续想下去吧。

写个简书文章,把自己给科幻到吓半死

文字的落后性,即是文学的魅力所出之处

说这个话题,似乎有点扯得远了,但是,有一种感觉从心底出来,那就是文字还可以在人们的交流中存大多久?从起源来看,文字应该是需要记录一些没办法用人脑一直记着的事情,或是数量,而出现了各种记录方法之一。慢慢的,随着人类的进化,文字胜出了,其它的方法不如文字可以表达的清楚,也不比文字的直观,那时候,没有任何照像或是视频设备,文字就成了纪录最好的方式,不管是刻在石板上,还是写在羊皮上或是纸张。随着生活的丰富安定,人们开始玩艺术,诗歌、故事、小说、圣文,文字被用在记录现实的事物之外,赋予了更多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情感,虚拟的世界从文字收入眼睛,再经过大脑的自我演绎,才会转化成人类更适合接受的空间视觉形象,会变的非常的神奇。文字的魔力被越来越多的被开发着,读者就象吸了毒品一样,不断的想象着。同样是一场华山论剑的场景,这里边的山景,雪景,人物长相,功夫的出招角度,当时的形象,都是模糊而又清晰,奇妙的展示在读都的大脑里。一首诗,三五行字,感情可以随读者的心境,反映完全不同,读一首小诗时候,一人可以笑边上就可以有一人在哭。文字,被人玩活了,这个没有办法完整传递真实信息的模拟传输方法,很是让人着迷!所以,文字的魅力配上文学的外套,内容是各有千秋,读者则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每个人看到一本书的感受和反映都不会一样。

真实是不是我们想要的?

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图片、视频已经越来越普及,现下已经完全占了上峰,文字在不断被打压,从大家看电视、视频、电影的时间和次数上来看,远远越过了看书读报。因为,这些东西,信息量要大的多,对真实的还原度要高的多,就算是电脑创造的虚拟空间,也看上去更全面的展示给观众,大家不需要再加更多的想象而可以把最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真实的传递大部分的信息,应该也是人类的需要吧,比如对一个人的身体情况描述,对各类生产生活的数据统计,对双方进行交易甚至包括交往时所表达的意思,都会需要是完全真实的才会更好,但是,这个需要会导致对于我们现在的文学所需要的,更多虚拟不真实的内容的冲击,如果没有这些可以想象的空间,发展就是和文学世界背道而驰,最终文学是不是就会消失呢?

极有可能也是极可怕的未来

如果未来的世界,再有什么新的技术支持,可以让人通过大脑,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或是信息传递给其它的人的大脑,其它的人又可以完整的接收,不会失真的话,世界将被这种信息连接,情感都是真实表达,没有其它想象空间。天呀!想想太可怕啦,这样情况,会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而且,不一定需要所谓互联网,而是纯人体的传输。那时候,文字,应该就只会是被当作历史的痕迹,写进每个人的脑子里,成了古董了吧?不知道那时候还会不会有博物馆,里边会不会还放上几本书。再或许,只是一台手机,已经把人类上下几千年的所的写作的作品,全放在里边了。——哈哈哈,担心一个不值得担心的问题,我写的东西不知道会不会那时候还有观众看呢?

乐观点想,也难说,为了消遣,人们或许还是会看看文字写的内容来锻炼下大脑吧?那时候,是大脑的健身器!?我这热爱写作的小心脏呀,感觉象是知道了自己文明马上要被消灭的那个瞬间的心情。哎,不想了,吓死我这老宝宝啦。我写的这篇,未来也会是古董吧,或许完全已经被遗弃在时间的洪流里了。

写个简书文章,把自己给科幻到吓半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