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散文特辑谈天说地

从个体到世界——还有多远(63)

2022-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贞真润泽

      无意中看了金灿荣教授的一段视频,讲述的是关于百年世界之变局。在听的过程中,我的脑海冒出一些念头,一些意象也开始活跃起来。

      假如有外星人,从那个星球上看,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个体、国家是怎样的呢?假如在宇宙的边缘,看这个宇宙,我们这个世界、国家、个体会是怎样的呢?

      先有一些虚化的人影出现,很小的,中的,大的,巨大的,简单的,复杂的。一会儿是三维空间,出现一些边缘带着触角的毛茸茸球体的影像,小的,中的,大的,巨大的,相交的,相切的,相离的。

      从国家的角度,如果可以把每个人的内部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那么也可以从世界的角度,把一个国家看作一个人,从宇宙的角度,把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看作一个人。

      纵向看,这个国家(世界)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横向看,各个阶段她所在的环境是怎样影响她的?

      通常的看法,世界经历了农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信息化阶段。从个体看,每个阶段的发展背后也都有自己的动力。农业化阶段,满足的是最基础的现实生存需要,工业化阶段,满足的是现实丰裕的需要,信息化阶段,满足的是个性化、创造性、潜能绽放的需要。这个动力呈现的是多向合力,动力呈现的轨迹也是从物质到精神,从外在到内在。而这个动力的来源,应该是集体潜意识。

      国家的形成,是很多种复杂动力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会呈现出来个体的特征: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壮年期、中老年期、衰老期,直至再开始新的循环,就像这宇宙里的很多循环一样,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在每个特征的背后,也会有它的很多复杂的动力,如同个体一样。

      我,作为一个个体的总体感受,很有幸,生存在这个时代——国家的壮年期——只要我愿意活着,愿意去做,就可以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可以活着,不用像很多的祖辈那样,活得战战兢兢,缺吃少穿,甚至生命都无法保证。在保障生存的基础上,我可以自由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过,因为踩了物质缺乏那个时代的一点边,所以我很难完全摆脱物质匮乏带来的痕迹。这是时代的特点决定的,可能也是我们这一代父母与儿子这一代孩子之间不能彼此理解的根源。

        这只是我想象里的感受,也许不够,也许有点过,因为我只能经历我自己的时间和事件,所以我既做不到与很多祖辈完全感同身受,也做不到与很多小辈完全同感共理。我只可能和与我同频的个体做到惺惺相惜。

      写这些,想表达什么呢?去回观一下初衷。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关于心理视角的想法,就是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它们有着同源类似的形式和动力。

      写到这里,觉察到内心有点不安了。这个不安是源于,有一个声音说:你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了,你不怕摔着?另一个声音又起: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是我的自由,你想怎样,也是你的自由呀。

      不由得笑了,这也能有?怎么写着写着又回到自身啦?或者,这也许是我的防御,没有足够渊博的积累再继续深入探讨,所以,转移话题到自身呗。

      有一个问题浮现,我所谓的“我”,是我吗?不是我,“ta”又会是谁呢?“我”是客观的存在?还是主观的感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