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读书笔记 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人间再无二毛

2020-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麻花Echo
三毛和二毛,你偏爱哪一个?

好的童年,将治愈你一生;

不好的童年,你将用一生去治愈。


十七岁到二十二岁,

当二毛成长为三毛之时,

她便治愈了自己的迷惘和伤感。

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

都是值得好奇的季节,

你无法想象一个患有严重自闭症,

不敢出门、恐惧社交,

只喜欢在墓地旁与文字相伴的人,

是如何克服自己内心极大的黑暗,

然后变成一个有爱、有信、有望的女人。

三毛走出阴影是因为三位恩师,

而指点我的迷茫,让我感受到生命本质、美丽本身的,

是三毛的文字。

有的时候,我会反思,

我是因为羡慕她有无数亲爱的挚友?

还是因为她那不平凡的阅历?

重新阅读,才发现,

最重要的是她那与生俱来的

爱心、浪子心与乡愁心。


爱心

三毛曾说:“命运的悲剧,不如说是个性的悲剧。”

一个人的个性可以改变,本性却不会变。

虽然小学的她被数学老师羞辱,

导致出现极严重的心理抑郁,

但她那从小爱恨分明、常怀感恩的心永不会变。

她永远是那个会沉浸在数糖纸快乐中的少女。

印象最深刻是《吹兵》这篇文章,

一个小小的身躯,与一个穿着绿色军装的哑巴炊兵,

一起在地上学写“炊”与“吹”,

一起在校园走道上抬热水,

一起玩跷跷板、玩游戏。

当自己的大朋友被学校男生欺负的时候,

小二毛会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当这段纯真的友谊被老师误解为“不鬼”,

强行割断时,

你会为一个红着眼睛不断在地上画问号的老兵,

感到心痛与怜悯;

你会为一个因害怕而妥协,

只能哭喊“不是我!”的女孩,

感到无奈与惋惜。

到最终,三毛也无法和这位吹兵相见,

相对三毛,这位吹兵也许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都会怀念那个仿佛自己从未相见女儿一般的那个小女孩。

现代教育唯“术”是从的弊端,

一直存在,未被根除。


浪子心与乡愁心

我们常说诗和远方,

但又常囿于流浪之心,无流浪之行。

三毛不一样,她把一颗浪子心贯彻到底,

身处异国他乡,也不忘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圣诞节、感恩节,

她便用流浪之行克服思乡之愁,

在她的流浪文学中,

浪子心与乡愁心惺惺相惜,互相取暖。

在机场与亲人挥泪分别后,

又毅然踏上征途,越走越远,越走越久,

是她流浪的决心;

面对欺人太甚的西班牙室友,

敢于对抗“吃亏就是便宜”的中国礼教,

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是她流浪的不屈;

在冬天的雪地里,找不到合适的靴子,

节省爹爹每日伏案赚取的金钱,

用塑料袋和橡皮筋包住渗雪水的鞋子,

是她流浪的韧性。

三毛在《赴欧旅途见闻录》中写道,

当她从香港坐飞机,由伦敦转马德里,

却被移民局认定有偷渡嫌疑,而将她扣押拘留所,

她在给警官讲述家乡大好风光的同时,

还捍卫自己的权力,

虽然深知也许有少数害群之马,

给他国留下不好的印象,

但她依旧用自己的方法,

为自己的家乡说话。

初次阅读三毛的文章是在高中,

大二在学校图书馆把三毛的作品读了个遍,

每捧着一本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作品集,

我都恨不得把它占为己有,

精美的插图、朴质的手感、泛黄的纸张、独特的书香

还有无数前者翻阅留下来的痕迹,

在任何现有的新版书籍中,都是没有的。

读遍,不等于读透。

经过三年,三毛手放下巴,朝前微笑的样子

依旧挥之不去,可书中文字却越来越模糊,

希望经过这次的重温,能找到心中的答案:

三毛和二毛,我偏爱哪一个?


愿每一个受伤的童年,都能被治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