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在对话交流中实现思考的更新 ——参加上海徐汇区班主任高

2018-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蓝天看云

在对话交流中实现思考的更新

——参加上海徐汇区班主任高级班研修活动感想

武义县熟溪小学 蓝美琴

受李教授的邀请,我与程露有幸参加了上海徐汇区班主任高级班研修活动。见到李教授与中国班主任研修院的几个伙伴及张博士,自己感觉仿佛还在做梦一般。第一次看到张博士的名字是在《中国班主任研究》这本书中,没想到时隔不久,在武义见到了他真人,今天又在上海见面了,因为志同道合,我们这群人总是可以走近,仿佛世界又变小了。

一、李家成教授的发言:从优秀到卓越——对当代班主任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1.几个前提:班级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中国优秀班主任是中国优秀教师队伍的代表;中国优秀班主任的发展潜力尚未真正实现。

2.中国优秀班主任已经有了什么?

(1)热情、乃至于理念?

(2)经验,乃至于智识?

(3)个人、乃至于群体?

3.探索的方向:如何走向卓越?做、听、说、读、写的综合

“做”的内容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做”之前、中、后的“听说读写”。听家长、听学生、听同事、听别人,读和写是理性的表达,更清晰更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

(1)听说读写是卓越班主任的标配

(2)实践变革质量的直接保障

(3)个体素养的直接构成

(4)生态更新的必要力量

二、中国班主任研修院老师的发言

(一)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小学起始年级学生发展——以我与我的一年级班级建设为例(武义班主任精英班蓝美琴老师)

1.重建的意义

学科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内容,班级日常生活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价值,班级日常生活建设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现代民主公民的学习方式。需要重新审视班级生活的教育意义。

2.重建中的班级的日常生活

(1)自己的干部自己选,在竞选中体验民主氛围。

(2)自己的班服自己设计,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与技能

(3)自己的板报自己出,策划打开了成长空间。

(4)自己的图书角自己改造,在公共生活中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3、班级日常重建中的学生发展

(1)长程设计,驱动持续成长的力量;

(2)日常的一件件小事,孕育着家庭与孩子的同成长;

(3)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挖掘教育资源;

(4)指导引领,在建设群体中成就个体.

3.做读写结合给了我一双看教育的眼睛

(1)影响成长的关键人物;

(2)影响成长的关键事情

(3)近半年发表发布的文章

(二)原来,班主任可以这样做(武义精英班程露老师)

1.我做了什么?

(1)立足真实体验的实践活动;

(2)全程参与的假期生活重建

(3)尊重个体的起初系统评价

2.我听到了什么?

(1)基于全纳的家长意愿;

(2)基于长程的孩子构思;

(3)基于终身发展的育人构思。

3.我读了什么?

(1)认真读微信群中分享的材料;

(2)参与微信聊天记录;

(3)读《中国班主任研究》

……

(三)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你往前走( 董雪梅老师)

1.外在的力量

(1) 李教授(使命、热忱、无私、发光)几次重要事例、研学经历的记录。

(2)学习伙伴(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加入的推动力、志同道合的伙伴

(3)家长(21个学生的42位家长中的7位博士、4位硕士,高学历占了四分之一)高学历家长的推动

(4)学生(个性鲜明、可塑性强)

2.内在的力量:

(1)勤学; 好问; 善思;.笃行;乐写

(2)课题引领与项目活动

节日文化体验、家长智慧课堂、非遗文化体验、寻访名人故居、探寻文化之旅

(3)从实践反思——班级文化构建(自我的转变)做事、成人、为学

(四)成长进行时(上海闵行区实验小学孙青阁老师)

1.视野的开阔

(1)阅读促进深度学习

细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文献中拓展阅读

(2)阅读更新教育理念

从学习他人到独特的个人阅读研究;从灭火式的班主会转变成结合阅读将班级问题复杂化,基于学生无小事,用复杂性的思维,解决学生的问题,创造成长的空间。

(3) 阅读增强职业信念

在阅读中改变对班主任工作的认知,找到职业认同感。

2.研究的意识

个例研究——群体研究

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学会阶段性的研究

3.实践的质量

(1)意识引发实践(主动、创生,从生活中来,真实的成长。)

(2)理论丰富实践(整合各种方式促成学生有效发展。)

(3)理论深化实践

4.交往的关系

(1)打破空间局限,走出去;

(2)科学管理时间,静下来;

(3)感受研究热情,跟上去。

三、研讨、对话

学员一

1.李教授将认为的不可能都变成有可能。

2.冲击力大,汗颜。感受到了坚持、自主!

3. 没有写的意识。

学员二

1.班级的本体价值在哪里?

2.义卖的钱流向何处?学生自主,老师参与到什么程度?

老师引领,人人参与,邀请老师团队,家校合作。班级公共生活场域中,是否能得到每一个孩子的认同?数据分析、调查,尊重原生态。

程露:义卖的钱一部分是给敬老院的老人买东西了,一部分买了种子建设农场了。

蓝美琴:鼓励每一个参与,对于相对弱的给予相应的帮助。

张博士:

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卓越?

体现研究性,学术性?高研班的要求是不是会不一样?结合李老师的讲座来谈感受。

学员三

信念:为了学生。忙于学科教学,出去培训为了自己还是学生,要有一个信念,不在乎优秀还是卓越。有了信念就有了做、听说读写的动力。

张博士:

(1)主动、有效的叩问

主动性,班主任老师都忙都累,我们到底有多少有效的时间,我们究竟有哪些成长?我们在做的有没有价值取向问题?外化的东西是需要的,但我们怎样才能把扎扎实实的研究做出来?什么样才是好的效果?名班主任的研究真的经得起推敲吗?低层次不断在重复,有多少低效的研究。

(2)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大家会不会听,听专家的讲座,做自己的事。结合专家付诸于实践。我们怎样才能生活在班级里的孩子有个阳光健康的性格,我们的教育里有很多的问题,并没有改善,学生的一些技能与品质没办法在教育中解决,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知道价值与意义。真正的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做一个学生的人生导师。淡化功利化的评比。

(3)在主动学习中走向发展

看到别人要表达是什么?基于自身的愿望去主动学习。我们怎样看清目前的形式与发展的走向,真正的将班主任做为学生与自身成长的途径。前提是我们的学生观是什么,教育观是什么?

李教授:是建立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增强对话形式。

四、我的思考

1.关于主题聚焦

在李教授从“优秀到卓越”主题的引领下,我们四个中国班主任研修院的老师围绕“做听说读写”展开发言。程露老师的发言,紧扣假期研究学生、家长和自身发展的“做、听、说、读、写”五个方面层层展开,每个环节围绕一个要点进行展开论述,时间把握非常精准,李教授说,这也是一种能力,而我,在发言之前,没有进行试讲,没有想过时间的把握问题,这是以后发言一定要引起注意的。董老师与孙老师也一样,主题非常鲜明,围绕五个方面对自身发展进行了总结,她们的精准概括非常值得我学习。而我的发言,从题目看,就有些偏题。所以回来之后,经过对比、反思,我对发言题目做了调整,原来的题目为《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小学起始年级学生发展——以我与我的一年级班级建设为例》,现在我想把它调整为:《班级发展与班主任的听说读写做》,ppt内容也要做调整。

2.关于交流带来的思考

在研讨交流环节,蒋老师的两个问题直击我的心脏,很有价值,很有深度,一个是我想到但是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一个是我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

(1)重构的意义是什么?

班级生活除了教学,还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长久以来,班级被视为服务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学生的组织或是道德教育的组织。这些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进一步提升。班级是学生与教师的生活世界;其内在的丰富性及其发展过程,与师生的生命发展具有同构性;班级生活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

班级建设也是学习一种学习方式,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学生去学校,总是要上课的,总是要参加考试的。于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相关学科活动,以及课程表上列出的各类课程的学习,似乎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代名词。而如果把这类生活内容视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之构成的话,那么,还有另一类更为特殊的教育构成,那就是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2〕如果说学科教学在人的理智发展方面作用突出的话,那么,班级生活则在活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班级生活建设虽在客观上有养成行为规范(即习惯)的作用,但其真正的价值并不限于此,而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现代民主公民的学习方式。在终身学习视野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更是促进理解和对话;一切有益于人成长和发展的活动都是学习,比如:实践活动、思维活动、休闲活动、交往活动等。所以,班级生活建设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更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种可行路径。班级生活建设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2)班服设计活动是基于学生的意愿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设计自己的班服,对于动手能力强,家庭支持的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真的是每个孩子都赞成这样的做法吗?那几个能力弱的自己画不起来的孩子,他们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我想过他们吗?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每个孩子都穿上了班服,但是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我有做过调查吗?我的观点说法缺少数据、证据,做研究,最不可取的就是这样的一厢情愿。正如中国中学蒋凌雪老师所说,如果学生本身不喜欢这样的衣服,是老师硬塞给他的,那这样的后果很可怕。这给我带来了思考,也给我敲响了警钟。

五、反思后的发言主题重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把题目改为:班主任的听说读写做与重建下的班级日常发展。Ppt内容也做了如下的调整:

1.在“读”中领悟重建班级日常生活的育人价值

2.在“做”中重建班级日常生活

3.“听说”与“读写做”的综合给了我一双看教育的眼睛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蒋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发言,而且这关系到我以后论文撰写及发言质量问题,虽然我现在还只是非常浅层地处于思考之中,但相信这种带着数据及证据讲话写话的思想,一定会提升我的话语品质与研究实质,这是这次研讨带给我的最大价值。感谢研修院伙伴的一路同行,感谢李教授、张博士基于我们学习的机会,感谢徐汇区教育学院班主任高级研修班的每一位伙伴,期待下次的相聚、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标准研制的建议.视点.2016.NO.55

〔2〕李家成. 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