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时光

金庸:你已不在江湖,但江湖尽是你的传说

2017-06-14  本文已影响8558人  在下行之


文 | 行之

华罗庚说:武侠小说是「 成人的童话 」。

在这个童话的王国里,金庸,无疑是成年人的安徒生。

当美丽的公主变成了小龙女,白马王子变成了神雕大侠,邪恶的女巫变成了李莫愁,哥特式的古堡变成了雕梁画栋的襄阳,匪夷所思的魔法变成了出神入化的武功,属于成年人的幻想,便有了充满古典色彩的精神王国。

金庸所创作的武侠小说,中、长篇共计14篇。分别是《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倚天屠龙记》、《鸳鸯刀》、《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

为了让它们更好记,金庸取每部作品名的头一个字集成一副对联: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 金庸族亲图谱

金庸原名叫查良镛,1924年生于在浙江海宁。他们査家是典型的名门望族,享有「 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的美誉。清代康、雍两朝,查伊璜,查慎行,查嗣庭,查升在当时的文坛均负盛名。

康熙皇帝曾为查家宗祠提字:「 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

到了近现代,金庸的家族依旧名人辈出,穆旦是他的同族兄弟,蒋百里是他的姑父,钱学森是他的表姐夫,琼瑶是他的表外甥女。他还有个鼎鼎大名的表哥,徐志摩。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逝世,年仅34岁。金庸才7岁。

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一波三折,他的第一位妻子张幼仪在15岁的时候嫁给了他。后来他在伦敦遇到林徽因后,抛弃了怀孕的张幼仪。追求林徽因未果,则娶了陆小曼。期间他还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 文坛三才女 」之一凌叔华有一些情感瓜葛。

这让金庸颇为反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潜意识,导致金庸的小说里,凡是身为「 表哥 」的人物,都有些生性凉薄。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倚天屠龙记》里的卫壁,《连城诀》里的汪啸风 。

多年后,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塑造了“四大恶人”之一「 云中鹤 」这个人物,对徐志摩有强烈的影射成分。「 云中鹤 」正是徐志摩的笔名。

▲金庸与陈乔恩

金庸写武侠小说,说来只是一场美丽的意外。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当时人们都爱读武侠小说,总编辑安排梁羽生编写了《龙虎斗京华》,也提议让金庸也写一写。

金庸推辞说, 我从来没写过小说啊。总编辑说,没关系,你就试一试。

出生自书香门第的金庸,自小就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他的母亲爱读《红楼梦》,12岁时他就跟着母亲一起看。20岁的时候,金庸到中央图书馆工作。那段时间,他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尤其喜欢大仲马、司各特、雨果等作家。这为他后来的写作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金庸开始踏上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55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

此后金庸自己创办了《明报》,初期经营困难,为了促动报纸的销量,开始在报纸上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凭着《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撑起了《明报》。

当时国外的很多中文报纸都要转载他的武侠小说,一般都等他的小说在香港连载出来了,然后由记者做飞机带回报社转载。但是到了小说的紧要关头,有的报馆为了抢先刊登,就直接利用地下电台设备,通过电报来传送新鲜出炉的连载内容。

50、60年代中国基本没有电话,有急事只有打电报,而发电报是按字算钱的。1958年,全国实行统一价目,不分地区、不分明码密码,普通电报每字3分。50年代像北京的首都、红楼、胜利等专业电影院的票价一般为也就是3分钱。

用电报来拍武侠小说,这在报业史上算是破天荒的举动。相当于每拍一个字,就花掉了一张电影票的钱。

金庸以武侠小说闻名,这些小说发行单行本后,就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他也被称为「 现代华人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小说家 」。

但是他的成就并不只限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他还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就算把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方面的成就拿掉,依旧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金庸与夏梦

金庸虽然反感表哥徐志摩的情感纠葛,但自己的情感生活也并不平顺。他的梦中情人叫夏梦,是香港电影演员,因相貌身材出众又娴雅大方,被人称作「 上帝的杰作 」。

1957年,金庸33岁,已经有了家室,但为了接近夏梦,他特意加盟到长城影片公司担任编剧。这一年夏梦24岁,早在三年前就已经与林葆诚结婚,对金庸虽然欣赏,却也只是当普通同事看待。

1959年,金庸特意出钱出力,联合胡小峰执导了为夏梦量身打造的戏曲电影《王老虎抢亲》,本想博得美人芳心,可是夏梦仍不为所动。

金庸与夏梦仅有一次单独约会,在一家咖啡店里两人举杯共饮,金庸趁着几分酒意,对夏梦挑明了爱慕之情。但夏梦对他说,「 可惜你迟到了一步,以我的为人,是绝不愿去伤害夫君的,请你体谅。」

这段爱而不得的感情让金庸陷入了漫长的相思。在此以后,金庸把对夏梦的爱恋融进了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里。

很多知情的人都发现,《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等绝代佳人的身上,都有着夏梦的影子。

与金庸有交往的三毛说:

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旧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描写。

1976年,夏梦告别从影17年的生活,移民去了加拿大温哥华。金庸把这并不怎样重要的新闻,一连几天放在《明报》的头版头条位置上,还专门写了一篇社论《夏梦的春梦》,为夏梦公开发出祝福。

2016年10月30日,一代传奇影星夏梦去世,享年83岁。这一年,金庸92岁。

▲金庸与林乐怡

金庸曾经有过三段婚姻。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婚姻期间杜冶芬和别人有了私情,金庸遭到背叛,感情上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他直到了晚年,提起这段婚姻,仍旧耿耿于怀。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闻记者出身,比他年轻11岁,漂亮而能干。金庸的四个儿女,都是她所生的。他和金庸有过一段相濡以沫的生活,在《明报》建报初期,生活拮据的时候,两人甚至只能共点一杯咖啡喝。

这段感情终结于金庸的婚外情。金庸喜欢上了一个咖啡馆的女侍,开始还是朋友,但很快就私约在了一起。朱玫知道后与金庸离婚,后来一直没有结婚,住在香港湾仔的一个唐楼里,在孤独和凄凉中度过后半生。

对于婚变,金庸并不避讳自己的过失,他承认过,「 我的爱情观是不道德的,一般的爱情道德,应该是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我做不到。」

1998年11月8日,朱玫在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过世,死因是肺痨菌扩散,享年63岁。朱玫死后,替她领取死亡证的,是医院的一名员工。这一年,金庸74岁。

此后,金庸说起朱玫时候,坦言:「 我一生就觉得对不住那个太太,主要是我对不起她,她一直待我很好,我很感激,但我对不起她,不应该做的,我都做了。」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乐怡,比金庸小29岁,她认识金庸的时候才16岁,那时候,林乐怡在一家酒吧兼职做女侍。

那阵子金庸的大儿子在美国自杀身亡,金庸在酒吧借酒消愁,引起了林乐怡的注意。林乐怡对金庸说:「 金庸先生,我很喜欢您的武侠小说,特别是《神雕侠侣》,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酒喝多了伤身体,我们都等着您写出新的作品呢。」

后来金庸和林乐怡结合,在情感之路上漂泊了大半生的金庸终于找到了归宿。

关于婚姻与爱情,金庸曾经这样说:「 最好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又抗拒不了引诱,又吸了。」

▲ 邓小平会见金庸及其家属

有人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必有金庸的小说在流传。金庸的粉丝之广,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贩夫走卒,皆喜闻乐见。

邓小平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大陆最早的读者之一。1973年3月,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并且对其爱不释手。

金庸十分敬佩邓小平,曾评价说,「 像他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1981年夏,北京邀请金庸到大陆访问。金庸提出想见邓小平,报告很快送到了邓小平那里。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接见了金庸,相谈甚欢。

会谈时,邓小平见金庸穿着西装,便说:「 今天北京天气很热,你脱了外衣吧,咱们不必拘礼。」

金庸在邓小平接见后回到香港,立即给邓小平专寄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也就是在这之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金庸与马云

金庸的粉丝里,不乏各界名人,张纪中、孔庆东、张佳玮、蔡康永、姚明、黄晓明、莫言等。还有不得不提的马云。

2000年7月29日,在香港的一个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马云「 你最喜欢、最崇拜的偶像是谁? 」马云说,是金庸。

马云从小就受金庸小说的影响,对武术特别痴迷。据说,他当时读金庸读得入迷,就上老街的地摊上买了把破宝剑,跑人家菜园里练独孤九剑,把菜当靶子砍。结果害家里赔了不少钱。

马云刚创业的时候,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17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阿里巴巴壮大起来后,马云用人,首要不是看人学历,而是看人读不读金庸。

他曾在公开场合说,「 中国的书,其他的都可以不读,就是不能不读金庸。」

做老师出身的马云给自己取了个花名,叫风清扬。他说《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就是优秀的老师的代表。

2000年,马云特邀金庸为杭州「 西湖论剑 」论坛的主持人。两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此后常有往来。

2004年,金庸为淘宝网手书八个大字,「 宝可不淘,信不可弃 」。马云以此为警,铭记在心。

很多马云的拥趸戏称,金庸就是「 马云背后的男人。」

▲ 金庸与倪匡

金庸和倪匡、黄沾和蔡澜并称为「 香港四大才子 」。其中,金庸和倪匡的私交甚好。当年金庸连载《天龙八部》的时候,有一阵子太忙顾不上更新,就请倪匡代笔,嘱咐他,千万别把里面的人写死。

倪匡假意推辞了一番,还是很高兴地接过来写。他个人很不喜欢阿紫这个人物,结果任性地违背了金庸的设定,把她的眼睛写瞎了。

等到金庸回来,找他兴师问罪,倪匡耍赖地说:「 你临走时叫我不要弄死人嘛,我是弄伤了,打打杀杀肯定会受伤嘛。」

金庸摊手无奈,拿他没办法。金庸的读者知道这件事后,有人跑去质问倪匡,你为什么要把阿紫眼睛弄瞎?倪匡又耍赖地说,「 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弄瞎的。」

▲ 古龙(左一)与金庸(左四)的珍贵合影

在武侠世界里,提起金庸,就不能避免的提到古龙。在武侠界,金庸算是古龙的前辈。金庸比古龙大14岁,在他已经是武侠界的泰山北斗的时候,古龙还只是港台一百多个武侠作家中普通的一员。

在古龙还未成名的时候,金庸就说,「 我个人最喜欢的武侠作家,第一就是古龙。」

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即将结束,宣告着金庸武侠时代即将划上句号。

自己虽然不写了,但是武侠小说连载还得继续。金庸由此想到了古龙。这一年,金庸亲笔写信向古龙约稿,请他为《明报》接着写武侠连载。

据古龙的弟子于东楼说,信寄到的时候,古龙正要去洗澡,于东楼替他拆开一看,说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兴奋不已,读完金庸的信,连澡也忘记洗了。

古龙深刻地明白这封信的意义,这就像是武林盟主退位前,选定接班人。

从那一刻起,就意味着金庸邀请了古龙一起走进武侠史。此后,古龙不负金庸的提携,成为了地位仅次于金庸的武侠宗师。

▲ 翁美玲版电影剧《射雕英雄传》剧照

金庸和古龙同是武侠小说巨匠,但构建的「 成人童话 」却是两个大相庭径的体系。古龙喜欢在武侠世界里写生活,再出名的大侠,也喜欢吃街边摊的牛肉面。金庸喜欢在武侠世界里写政治,从五岳剑派到黑木崖,无不在影射政治的格局与势力。

古龙写武侠喜欢写浪子,金庸却喜欢写英雄。

古龙是「 湖畔落日踏水流,孤剑一柄泯怨恨。」

金庸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古龙写的侠客更像出世的诗人,金庸写的侠客更像入世的精神领袖。「 儒侠郭靖,道侠杨过,佛侠张无忌 」,金庸有足够的野心与才情,试图把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熔注到虚拟的侠客们的身上。

金庸中后期的作品中,笔下的侠并不完美,随着阅历丰富了,他感慨道,「 年轻时崇拜的大英雄都是完美无缺的,后来才发现,真正的英雄,他也有普通甚至卑鄙的一面。」

他最后的封笔之作《鹿鼎记》,甚至开始「 反英雄 」,塑造了韦小宝这样与传统英雄形象截然不同的主角。他不再偏执于刻画自带光环的大英雄,而更愿意平常心地看待真实江湖的小人物。

▲ 金庸与子女査传侠(左一)、查传诗(左三)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 张枣

金庸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是关于他的大儿子查传侠的。1976年的10月,金庸的大儿子査传侠在美国哥伦比亚自杀而死,年仅19 岁。在当时金庸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甚至有跟着自杀的冲动。

那段时间查传侠因情感受挫,心情极其低落,多次找金庸谈心,但金庸却以写稿忙为由拒绝了儿子。这让查传侠感到亲情的疏远和淡漠。

查传侠的过世是金庸一生的伤痛和遗憾,直到他80岁的时候,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您这辈子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

金庸声音哽咽地说,「 最遗憾的,就是我儿子在美国自杀了。他为了爱情,自己上吊死了。」

查传侠死后的五个月后,也就是1977年的3月,《倚天屠龙记》出了单行本。当时金庸在书后写了篇后记,整篇后记只有800字左右,写得散漫而节制,最后的结尾是: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这最后一句「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其实是在表达丧子之痛,只是说得极为隐晦。这时,金庸已“明白了”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

在《倚天》原著中,张翠山和张三丰情同父子,当张三丰亲眼看见张翠山自杀在自己的眼前,金庸的描写是「 心如刀割 」。张无忌是谢逊的义子,谢逊对他感情极深。当谢逊得知他死讯,金庸的描写是「 身子一晃 」。

其实平常的读者,看着并不易发觉这些描写有什么肤浅。只是金庸后来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觉得当时写的不够深刻。所以他才说,「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这成了他笔下最揪心的10个字。

在查传侠过世后的几年里,金庸在佛经的研究花费了大量精力,希望能借助佛教的智慧,抚慰心中的那一份伤痛。

1991年,67岁的金庸退出明报集团管理层,从此去周游列国、教书旅行、静修研经,将《明报》卖给了企业家于品海。很多人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他死去的儿子。

▲ 金庸获 “ 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

古龙的早逝,金庸的封笔,被喻为武侠黄金时代终结的最后两曲挽歌。金庸在1972年后不再创作武侠小说,但他一手缔造的「 成人童话 」却一直被新老读者们津津乐道,长盛不衰。

在武侠小说作家的笔下,社会即是江湖,人生即是江湖。金庸当年握笔走上了这条江湖路,寄托了无数华人「 铁血丹心,侠骨柔肠 」式的江湖情怀。纵他功成身已退,但那些武侠作品仍在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992年,徐克执导的改编自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上映,电影中任我行对令狐冲说:

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啊?

这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金庸,早已从一个名字,化为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像是打开「 成人童话 」王国的钥匙。

这个王国里,白马在北风中长啸,英雄在草原上射雕,爱恨情仇在腥风血雨下洗礼,功名理想在刀光剑影里飘摇。

醉酒高楼上,侠客对着美人高歌一曲: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金庸啊,你已不在江湖,但江湖尽是你的传说。

2017-6-1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