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在路上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今年暑期,我们同班的九名同学组成了“故乡行者”暑期实践团队,赶赴各成员的家乡,寻找家乡的语言特点、生活习俗、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通过拍摄记录并发扬它们,并且在拍摄中发现、体会、感悟着。
世间无数美景,最美却还是家乡。
登过北京壮观的长城,看过西安古老的的城墙,可是只有在登上南京的明城墙时,内心是百感交集。高中的时候跟同学登上城墙,心中更多的是与同学出游的欢呼雀跃,没有仔细地欣赏过周围的景,也没有好好地观察过城墙,这一次特地为拍摄而来才发现了许多未曾发现的东西。登临城墙,环顾四周,可以说是一步一景,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美丽。鸡鸣寺的黄墙红柱与青瓦层叠掩映,古色古香的药师塔与其身后高耸入云的南京现代化地标紫峰大厦对比鲜明,让我意识到南京是怎样一个将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完美结合的城市。转一个方向,映入眼帘的便是美丽的玄武湖,园内游人如织,湖上游船飘荡,环绕湖边的则是高高低低的大楼和如船一般的南京火车站。休闲与忙碌就这样在一个时空里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一起。再看看我们所处的城墙之上,仿古的格式大炮武器让我几乎能想象到战争年代的硝烟炮火与城墙的历经沧桑。我还第一次走进了明城墙博物馆,它建立在城墙内,从红色的古色古香的小房子走下去便能看到许多的历史介绍展览,仿佛行走在历史中,让人感慨万分。在古代,有城墙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城池,南京的明城墙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可以说是南京的标志,而只有真正登临其上才能体会到那种壮阔与感动,只有真正走进南京的历史、明城墙的历史,才能体会到“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无奈与悲壮。
此次社会实践中,最让我惊艳的就是南京白局了。从前只闻其名,未见其形,这次拍摄,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白局,才知道平时常听的南京话伴着胡琴快板唱出是怎样的动听,“秦淮十里风光好,白局一曲难画描,诸位雅士若有幸,金粉之地走一遭”是沉稳与优雅,而“南京的美景,那真是,草帽么得边儿——顶好,上鞋不用锥子——针好”是俏皮与接地气,一曲白局将兼顾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当真是有趣极了。所以我又查询百度,希望深入了解南京白局,这才知道,南京白局是拥有600年历史的地方曲种,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产生于南京的织锦行业,是从机房织工中衍生出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其起源兴衰与南京云锦息息相关。而且南京白局近百个曲目,54种独具特点的曲牌,传唱大江南北的《茉莉花》便出自南京白局的“鲜花调”。在南京白局中我听到了生活,听到了文化,听到了历史的传承,听到了金陵城独特的声音。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情感,因为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而中国人自古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感情更是无法忘怀。家乡,永远是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离开家乡的人们,当午夜梦回时分,心中依旧牵挂着那块热土。我有幸在南京出生长大,从未离开,所以更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去揭开她的层层面纱,让更多人看到她的美丽动人。
在发现自己家乡的美丽同时,我也看到了同学们美丽的家乡,长沙橘子洲头夜晚的烟火盛宴和火宫殿的特色美食。扬州瘦西湖的游船上撑船的阿姨唱的婉转悠长的扬州小调和美丽的扬州园林建筑。新疆烤包子、椒麻鸡、回民九碗三行宴、面肺子、炒米粉等特色美食,以及新疆那拉提大草原,薰衣草基地等美丽的河山风景。美丽而多彩的风土人情让人目不暇接,也让我知道了中国广袤的领土带来的文化的多姿多彩。文化的和谐不仅体现在多民族、多区域的文化相互理解,还表现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包容。
本次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赞颂家乡不仅能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繁荣了校园文化,还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让参与其中的同学加深了对自己家乡和多彩文化的理解,可以说是感悟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