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若雪-146号消零专题

散文课程学习笔记 (13)|| 三大心法,立出散文最佳结构

2023-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疏雨圆荷

讲师:庞余亮

鲁迅文学奖得主、万松浦文学奖得主


课程要点:

01       人人命中都有一篇好散文

02       借它山之石,练出好结构

03       三个建议,陪你持续精进


01  人人命中都有一篇好散文

散文写作是完全向大众敞开的,  它是为自己的生活开凿出一个窗口,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完成无限的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 一亩田,只要有生活、有真情,用心写作,任何人都会在自己的心田上“长”出属于自己的散文。


案例 | 阿累《 一面》

※  一个面熟的中年人买下书,送给爱看书但囊中羞涩的电车售票员。

※   电车售票员的心田上生长着这个故事,这故事中的温暖鼓励着他写下了《一面》


母子连心的情感让很多人写下忆人佳作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吴冠中《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

也有人把很多人、很多琐事都写到一篇散文里

归有光《项脊轩志》


案例 | |归有光《项脊轩志》

前后两次修缮项脊轩

※  第一次修项脊轩,有窗户、围墙、月亮,是明亮的。

※ 第二次修项脊轩,物是人非。

前后两次植树

※ 第一次在庭中种了兰桂竹木。

※ 第二次是妻子死后,所种的枇杷树。

把人编织进了时空

记录了与项脊轩有关的大家庭中的成员。


案例 |归有光《项脊轩志》

记事忆人的时空经纬结构

※  有单向的时空经纬结构,也有折叠的时空经纬结构,更有无限的时空经纬结构。

※ 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

※ 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穿,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

※ 实与空、建与塌、聚与散、高与矮,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

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


案例 |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写完《项脊轩志》多年以后补写的。


如何不辜负心田上的好散文?

要对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

※  要积累有“异质感”的素材。

※ 要对材料进行有选择性的剪裁。

※ 要踩着优秀散文作家的脚印向前走。


02 借它山之石,练出好结构

记事忆人的时空经纬结构的训练法

散文写作要向画家学习, 尤其是记事忆人的时空经纬结构的散文,更需要学着画画。

通过画画解决人的记忆和遗忘问题,帮助“还原”,完成第一次构思。

把所需要描述的事和人,按照时空的顺序画一个简图,作为写作的参考。


案例 |庞余亮《夜航船带来的雪》

头脑中一直有夜航船棚顶上的雪

第一幅图:夜航船行动的轨迹   →→   弥补了我对内河、河岸以及长江的记忆

第二幅图:夜航船的内部场景   →→   补全了我在内舱的记忆

第三幅图:夜航船顶上的雪及其他   →→   文眼,特别在画边注上了温度


状物绘景的多边形结构的自我训练法

※  同样可以用图画法,尤其是游记散文。

※ 除了图画法,  还需要向小说家学习, 把要状的物、绘的景放进世界 · 的大宇宙中,构成“微宇宙”。

※ 很多刚刚写作的人总是不自觉地孤立我们要状的物、要绘的景,割 裂周围的联系,结果写不好。

※ 学会“拆”小说,把故事和人物“拆”掉,留下结构,为状物绘景 的散文所用。


小说家的结构

※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里的空白   

※ 契诃夫《草原》里的蓬勃   

※ 鲁迅《孔乙己》里的速度   

※ 毕飞宇《地球上的王家庄》的空间    

用小说家的力量来强化自己的散文


抒情说理的灵魂映象结构的自我训练法

可以采用图画法。

※  一旦处理更高的双面镜结构和镜梦合一的结构,图画法就难以见效,这时候需要向优秀的诗人学习。

※ 故事在我心中,情感在我心中,好的诗句成为散文的营养。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   散文的种子、结构,是从诗歌里“长”出来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   文稿深处或有一首写母亲、写生活、写疼痛 的长诗

庞余亮《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   用到了诗歌的多样与统一、动势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变化与韵律


03  三个建议,陪你持续精进

1.热爱生活的心是散文最好的结构

梭罗《瓦尔登湖》   →→   有一颗爱瓦尔登湖的心,成就了《瓦尔登湖》 的宁静、幽远和博大

庞余亮《小先生》   →→   爱乡村学校,看到乡村学校的美好和温暖, 写出了大家喜欢的《小先生》


2.要珍惜上苍赐予我们的魔鬼光线时刻

对 于 散 文 写 作 ,魔 鬼 光 线 时 刻 是 命 中 注 定 的 , 旧 物 件 、老 照 片 、  故地、童年的气味,这个时刻遇见了,我们就变成了另一个我, 那是文学的我,也是另一个维度的我。


案例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926年的鲁迅,精神上困顿。·

翻译《小约翰》是鲁迅的魔鬼光线时刻,它打开了鲁迅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

1926年秋天,鲁迅完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来有了《朝花夕拾》,这场毫不掩饰的“返乡”之旅,让鲁迅成了一个柔软慈悲的少年。


案例 |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

※ 1989年春天,父亲高血压中风在家,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父亲去 世后没有为他写一篇文章。

※ 后来在小县城的人民公园门口,扶着一个中风老人转了一 圈,他身上的气息就是父亲的气息,中风老人的气息是一样的,当天晚上开始写《半个父亲在疼》,这篇散文等到了“魔鬼光线时刻”。


3.千万不要怕失败,不要怕修改                     

※  第一遍大概率是狗屎,第八遍注定是黄金。

※  写散文需要一个厚脸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