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略005】务举业连遭挫折 广交游渐露锋芒(上)
王守仁夫妇从南昌回到余姚不久,他的祖父竹轩公就去世了,王守仁从小和爷爷奶奶感情很深,这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王守仁后来修道半途中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无法割裂亲情。
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推测,王守仁在南昌滞留一年以上,而在岁末寒冬季节启程回浙江,很有可能是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来信,因此急于回家见爷爷一面。因此,可以说爷爷在临终之际,客观上还帮了王阳明一个大忙。
次月,也就是第二年初(弘治三年即1490年),王华丁忧回余姚,一切丧葬事宜按下不表。
丁忧期间,王华在年轻时就在东阳做过塾师,因此在秘图山王氏老宅守丧之余,开班教授族人子弟课业,王守仁和堂叔王冕、王阶、王宫、王憯,叔祖王克彰以及王华堂妹夫牧相等都在一起学习。
王守仁每天白天听父亲讲课,晚上攻读经史子集直到深夜,一改昔日和易好谑之风,正襟危坐,很少说话,他对同学们说:“吾昔放逸,今知过矣。”老少同学们都自愧不如,称王守仁“已游心于举业之外矣”,是真正做学问的人。
如此一晃到了第三个年头,王阳明沉心读书,学问大长。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21岁的王守仁赴杭城参加浙江乡试,以第六名的成绩中举,钱塘县的胡世宁名列第二,余姚同乡孙燧也在举子列。此三人后来在江西再会首,齐心协力共襄平宁王之乱。
早在宸濠之变爆发之前,胡世宁时任江西按察副使,便发觉朱宸濠的谋反意图,因此数次上奏明武宗揭露宁王的种种不法行径,朱宸濠在京城的内应给朱宸濠通风报信,朱宸濠于是反诬胡世宁离间宗亲关系,明武宗偏听偏信,下令锦衣卫捉拿胡世宁到北京下狱。
这个时候,胡世宁已经被提拔为福建按察使,在去上任的路上,顺便回家省亲,朱宸濠便污蔑他畏罪潜逃,致使其在浙江的党羽抓捕胡世宁,企图将他押回江西处死。
胡世宁在锦衣狱受尽折磨,仍三次上书揭发宁王的罪行,宁王胁迫加贿赂,指使办案官员将胡世宁拟为死罪,幸亏监察御史“嘉定四谏”之一的程启充仗义执言,胡世宁才免于一死,被发配到辽东。巧合的是,程启充本人后来因得罪宦官,也被发配辽东。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宸濠以庆生的名义将江西省各衙门的头头脑脑都请到宁王府,宴会中突然宣称太后有密,命他起兵讨贼,称当今皇上朱厚照抱自民间,不是朱家血脉。百官不禁愕然,孙燧上前责问,要求当众出示太后诏书。
朱宸濠却恬不知耻地说:“你不要废话,应该扈驾左右,随我兵发南京。”
孙燧大怒:“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我怎么会随你造反!”朱宸濠恼羞成怒,名人将孙燧五花大绑,还折断了他的右臂。孙燧毫不屈服,痛骂朱宸濠为逆贼,当时就被杀害于惠民门外。
王守仁在江西的遭遇也是波诡云谲,我们以后再详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