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的自我之路——《我的天才女友》是否躁狂?

2020-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梦里依稀记得

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就是把她放到莱拉这样的家庭。

莱拉父亲唯利是图,眼里只有钱,目光短浅、对子女凶狠霸横,能把女儿从二楼扔下来;母亲唯唯诺诺、从不知帮助、欣赏自己的孩子,即便知道女儿异常聪明,也不愿让女儿读书,因为老公不同意。这样的父母毁掉了一个孩子所有的希冀、灿烂的阳光。

莱拉上小学的机会,是老师帮忙争取得到。而临近小学毕业,到了考中学,老师同样也是做了最后的努力,奈何家庭实在不堪。临了,这个唯一的社会的支持者也愤怒地放弃。

莱拉呢?聪明异禀的莱拉呢?

与蛮横凶残的父亲展开直面的对抗,结局毫无疑问地惨淡。

心疼莱拉,看见大海的时候心疼,被打的时候心疼,当勒努把《蓝色仙女》还给莱拉时,心碎了。莱拉投书于火,不是伤心,不是失望,不是万念俱灰,不是波澜不惊、心如止水,而是祥林嫂般的麻木不仁。她的脑子里再也拽不出奇妙的词汇了。她不是12岁的时候了,现在她的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

第一次跪着给人试鞋时,莱拉再也没有了小时的傲气。我们不解她疯狂的选择,但尊重、钦佩她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内在。这个特立独行的天才女孩以最悲怆的看似最下策的方式,选择做了最壮烈的自我之路,或者毁灭,或者回归。

老师的作用何在?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扶上马送一程?选择性放弃?

整部剧是一步步迈向毁灭的黄泉之路,曾经唯一给与支持的伯乐把目光投向她的闺蜜后,就再也没有正眼瞧瞧莱拉。小学教师地位不高,但对于成长路上的莱拉至关重要,老师明明知道莱拉有写作天赋,但还是支持了勒努,大概老师也知道,既生瑜何生亮吧?勒努成名作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莱拉10岁时《蓝色仙女》的前几页。

我们无法评判这个老师,她确实帮助过莱拉,费尽全力解劝过莱拉的父母,最后她明白了,尽管这个家庭生了一个天赋极高的女孩,但这是一个愚蠢的家庭,没有人告诉她如何处理麻烦,没有人帮她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更没有人给她点亮前行暗路上的一盏灯,渐行渐远,这个女孩终究被埋没在卑微的尘埃里。她灭了这孩子最后的光亮。

后来不遗余力地帮助勒努、鼓励勒努,给勒努创造机会,但对于莱拉,太残忍了。

有些人,种树的时候,往往估价树上能不能结出桃子。

真正的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初心。

刚易断,柔长存。

纵观莱拉的前半生,任性而为,叛逆,表面宁折不弯,实则被迫无奈向现实低头,并走向最糟糕的反面,这个在泥污里长大的孩子干净得像是有洁癖一般,她把天赋转成了小聪明,几近愚蠢。这与勒努恰恰形成强烈的对比。勒努抓住人生的每一次转折点,勤奋,随和,看似妥协,但每一次的妥协都向理想目标更近了一步。

当然,勒努的家庭环境更好。尽管家庭经济也是非常困难,但勒努的父亲爱女儿、爱家庭,给女儿补习费用,支持女儿继续读中学;母亲尽管开始也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但最后可以被说通,希望女儿能经由读书找到更好的丈夫、拥有更好的出路。母亲心细,发觉勒努有异样,有心思去学校看一下;女儿来了例假,懂得关照、叮嘱。

家庭的支持、外界的鼓励,自我的韧性,即便遇到挫折,勒努也坚持了下来,而且,短暂的松懈迷茫往往激励了更奋发的下一步。

读书,是书籍化开两个人的天堑,直至昔日好友生活天壤之别的源泉。

读书,是书籍化开两个人的天堑,十年的不同日夜,昔日好友生活天壤之别。一起参加一个party,莱拉甚至听不懂对方谈论的内容,倏地明白自己与勒努的差距,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自己一直生活在烂泥里,而且很可能永生都过着烂泥一般的生活。读书开阔了勒努的视野,得以见识更大的世界、更不同的人生,勒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天才好友,反观自小长大的社区,映衬出最底层人物的生存的卑微、挣扎。

尽管勒努内心纠结自己的成名作来源于莱拉的早期作品,但此勒努早已不是童年时期的彼勒努,日日夜夜勤奋学习的知识烙印在她的脑海,自不知而已。勤奋、谦卑、谨慎及伴随的机遇送脱胎换骨的勒努至上一梯的阶层。

愿每一位为人师者,以奥利维耶洛老师为戒,无论自身膂力大小,无论树上结不结桃子,皆尽力帮助每一个掉在坑里的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子。

愿世上再无莱拉。

至此,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省吃俭用,给与我受教育的机会。

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感谢一路走来所有给与过帮助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