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个人成长记录

2021-03-15 考证记

2021-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niuniuui

1  行为一旦被中止,习惯就很难建立

说好的早起,说好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写作,坚持了一个星期就啪啪打脸了。前几天因为手腕和手臂疼得厉害,酸软无力,加之家中电脑时好时坏,开不了机,才坚持几天的晨起写作就变成了午间写作,甚至这几天因为其它事情都没有写。只是每天睡前,在手账本上写下一天的简单记录和反思。

不能坚持的根本原因,我想还是因为内心的目标不够清晰,不够坚定,尤其是当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写作的目的,是单纯地记录自己日常的生活和所思所想,还是有主题性地去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输出观点?这样的自嗨式文字有没有必要公开在互联网上?因为心中有犹豫,有顾虑,所以既定的目标坚持不下来。

其次,读者对象不够清晰。我是写给自己看,还是写给谁看?因为还参加了另一个小团队的写作打卡,大家的写作内容偏向于日常生活记录,受群体的影响,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写些什么。人总是免不了受群体的影响,会不自觉地让自己更加靠近所在的群体,跟群体趋于一致。归根结底,还是不敢去做真正的自己,不敢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别人面前。一直记得之前读《乌合之众》这本书时,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他说,人在进入一个新的群体时,一定要对该群体有所识别。虽然有所识别,但既然还在这个群体里,有时没有必要去展现跟这个群体不搭的这一面。

那么,接下来,我还需要坚持吗?早起肯定得坚持的,提早一个小时起床,意味着闹钟响后不能有丝毫赖床,或者把闹钟提前到5点50,给自己预留10分钟的赖床时间。至于这一个小时里干什么?我想还是应该先写作吧,其次是读书,先把写的习惯建立起来,至于有没有价值等习惯建立后再说。至少于自己而言,也是对自我成长的记录。

2 考证记

周末参加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语文第二次补考。加上第一次考试,这是第三次考,而且从考试情况来看,这次很有可能依然过不了。想想当年考驾照都没有补考过,从小到大虽然不是学霸、考霸,但基本每次都能正常发挥。这次补考如果还过不了,我想还是放弃好了。个人觉得,这跟有没有努力复习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语文考的是综合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习得的。事实上,我也确实没有复习,也不知从哪下手。直到考前两天刷了两套真题。

19年在考虑职业转型的时候,报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当时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选了中职语文,考试内容跟高中语文一模一样。事实证明,这个难度对我来说有点大。当年高中学语文的时候,就不是特别拔尖,尤其不喜欢文言文。而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最后一题就是文言文的教学设计,65分。一个自己都读不懂文言文的人,怎么去设计教案教学生呢?虽然经过几轮考试,找到了一些套路,但套路归套路,没有内容,也只是一个空壳。

第一年考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去年下半年考的是《六国论》,今年考的是姚鼐的《登泰山记》,对古文的文意、背景、主题弄不明白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而且时间紧张,要设计饱满的课程教案是不可能的。今年我还改变了策略,先做完主观题再去做的选择题,时间上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紧张。

《登泰山记》这篇文章应该还算好懂的。搞笑的是,前天在考场上,最后一小题是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讨论关于泰山不同的诗句蕴含的不同文化及情感,当时我能够想起的只有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不知道它是来自于杜甫的《望岳》。还有一句“五岳归来不看泰,泰山归来不看山”?总觉得不对劲,但是也想不起来五岳归来不看什么,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考后一查,原来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还好,没有张冠李戴,真是丢脸。

从这几年的语文学科知识考试来看,个人觉得有几个趋势:

第一,考察综合素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试题也越来越灵活,不会单纯地考一些记忆点。比如选择题,考察文学素养,会糅合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名篇,不是单纯地考书名,而是会涉及作品的题材、类型、人物、背景等等。如果日常没有一些涉猎,纯靠背诵是比较难的。

第二,最后的教案设计题,考文言文的几率越来越大。往年的真题里,还有一些现代散文,这两年考的都是古代文言文。跟当下课改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关。

总之,如果不是中文系出身,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积淀和素养,我想还是不要轻易尝试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资考试,小学初中的可能会容易一点吧。

虽然当下考上教资不是我的刚需,毕业这么多年考的第一个证如果就这么流产,还蛮遗憾的。但肯定还是有收获的,继续坚持努力吧!学无止境,也不是靠一纸证书来证明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