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李学开:写作文要学会“折腾
针对许多学生写作文总是写不长、写不好的现象,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给出了一个有效的建议——要写好作文,就要学会“折腾”。曹老师还举了一个“摘柿子”的例子,讲解作文如何进行“折腾”。
一个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只剩下最后一个柿子了。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皮卡。皮卡望着最后一个柿子说:“柿子呀,你千万千万不要掉下来,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因为再过几天,我的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你一定要坚持到我哥哥回来!”
可是,就在哥哥要回来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学生们立即说:柿子掉下来了!曹老师说:不!不能掉下来!掉下来作文就写不下去了。你应该这样写:
就在哥哥回来的前一天,天空飞来一只乌鸦,把柿子给叼走了!这只乌鸦很淘气,就在皮卡脑袋的上空飞来飞去,气得皮卡不行。天空很蓝,乌鸦很黑,柿子很红!蓝色的天空下飞着一只黑色的乌鸦,它嘴里叼着一只红色的柿子。
乌鸦飞走了。皮卡就开始追赶这只乌鸦,追赶了很远很远的路。那只乌鸦飞过一道山岭,再也看不见了。这个时候,皮卡已经累得不行了,就躺在地上。
曹老师问,皮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什么地方?学生们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曹老师启发道:
皮卡醒来了,起来一看——哇!好大一片柿子林啊!一棵一棵的柿子树挂满了柿子,阳光灿烂。灿烂的阳光下,那一树一树的柿子就像一盏一盏的灯笼那么漂亮!
曹老师问,这个时候皮卡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摘柿子!
曹老师说,错了!这个柿子不能摘!还要“折腾”,要写皮卡开始犹豫要不要摘柿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让皮卡摘柿子。这样“折腾”下来的作文才有韵味、才有看头。
很多作家都会折腾,很多好作品都是折腾出来的。
鲁迅的《故乡》,“我”回到故乡最想见闰土,却先插叙一大段少年往事,好不容易来个人却是杨二嫂,然后是一帮本家和亲戚,几天后没有任何征兆,中年闰土出场,“我”喜出望外,慌忙迎出去却听到一声“老爷”,让所有热切的盼望降到了冰点。鲁迅不愧为“折腾”的高手,闰土还没出场,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情节的波澜起伏。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打祝家庄”“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都是“折腾”的范例。
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经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这一番“折腾”,使原本平淡的故事变得有滋有味。他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借助“盼于勒”“遇于勒”“避于勒”进行“折腾”。
美国一家杂志曾以3000美元的大奖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故事,不少人绞尽脑汁应征,结果下面这个故事获得首奖。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本文虽短,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巴布告别妻子,带着妻弟去非洲打猎,但不幸身亡,这是一“折”;伊莉薇娜要求弟弟把丈夫的尸体运回,却得一个狮尸,又是一“折”;伊莉薇娜再索丈夫的尸体,弟弟回电,巴布葬身狮腹,这是第三“折”。短短百余字,竟一波三折,作者如此擅长“折腾”,令人赞叹不已。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要善于折腾,经过折腾的作文,才能吊足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的眼球,才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