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读《围城》有感:自高处回望

2021-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溪若溪若

重读《围城》,这次读得很慢,像慢慢欣赏一幅画,像慢慢品味一杯茶。多重感受同时向我袭来:惊喜、无奈、哑然失笑、心里酸楚……

印象中的钱钟书先生是严谨地在灯下奋笔疾书,是站在讲台上旁征博引地精彩讲解,是拒绝所有的采访时的淡漠,是对国外高薪聘请时的不反顾的回绝,甚至是拿着扫帚帮自家的小猫去打架。总之,他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仨在这尘世的高 处安然静处。

想不明白,那样的一个大学者,是怎样能瞧见了这俗世的喜怒哀乐,怎样想得出那种种精当的对话与心思。

在重读的过程中,我可以确认一点:这样的小说,原是作者自高处的回望。

小说的主要人生大多是归回留学生。且不说几十年前,即便今天,这也是一群高知,是多少普通百姓所仰望的阶层。即是仰望,又有谁能看得出他们的辛酸与无奈,又有谁能看得出他们可怜与滑稽?只有留过学的人,才能更知道其中三昧吧。因为作者不仅是简单地留过学,而且是世界知名的大学者,他站在人生阅历的高处,所以当他回望时,才能那样精彩而犀利。

这次读《围城》,我想起了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哲,一个定居美国的留学生,他学而优,但是也有非常大的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房贷的压力、宝宝上学的压力。我所想象中的定居美国的优渥的生活原不是这样的。其实,每个成年人的生活都是百孔千疮。没有几个人经得起世人的仰望。

小说的语言让人叹为观止、击节赞赏。精妙、鲜活、透彻,好像可以用来形容语言之美的词用上去都不为过。有人专门研究小说里的比喻就可以出一本书,有人研究小说里的人物对话也可以出一篇论文,很有点像是红学之盛了。我想,这样的语言,也是作者早已经立到了高处,不是像普通的小作者挤牙膏那样,原只是拥有细细的一小管牙膏,而是高屋建瓴,又有不尽的源头活水,写起来得心应手,且又字字认真,不肯写花了。

据后来杨绛先生介绍,钱钟书每天只写五百字。五百字,他不是写不出,而是不肯写,知道管理自己的笔,控制自己的字。而且即便是每天五百字,也还是改了又改,改好之后才拿给杨绛先生读。本已立在高处,却又能谨慎运笔,这正是大家风范吧。

自高处回望,钱钟书先生是立在阅历的高处、人生的高处、见识的高处、能力的高处,然后缓缓动笔,我们便看到了这样一部细节可看、结构可赏、主题可叹的杰作。

这一次重读《围城》时,我又一次深深感叹什么是经典。

曾经向学生推荐《围城》,学生说读不出好来。是的,读惯了网络玄幻小说的人,是很难读出这小说中的好的,但是当他们有很多的人生积淀之后,当他们的人生也一步步登上更高的台阶之后,也许,再翻开这书页,会怦然心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