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文字师言师语

听课反思碎碎念

2020-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蒲公英_0477

文      梁树丽

周四上午到京华中学听了两节七年级的英语课,一节听说课,一节阅读课,这是我们外研版教材的常态课型。

两位老师对课的准备非常充分,虽然老师看起来都很年轻但是她们对课的节奏和重难点把握还是非常准确的。她们的课最大的亮点是导入,听说课用的是body language动作操,阅读课则是莫扎特的音乐《蓝色多瑙河》,导入和正文切入紧密,能充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万事开头难,这个头倒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如何上好听说课和阅读课呢?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关于听说课

听说课的核心是听和说,听是输入,说就是输出,所以听说课就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关于听,我们要关注三听:听到什么?听懂什么?听会什么?这就是说我们在练习听的时候要听上三遍,而且设计成问题,就像中考模式一样,这就是听前看题预测,听中选择核对,听后巩固练习。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强化生词,理解重点句的过程,之所以强调听三遍,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意识强化。

关于说,这是一个运用文本的过程,我觉得说也有三个过程:说文本,学习语言和练习书法一样我们最开始的必须是临摹,然后才能去创造,我们必须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把文本上的重点句子学会;然后再去设计说对话,即两个人合作练习文本,这个过程是在复制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和创造;最后,我们设计多人说,也就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或表演。

比如这一节听说课主题是body language ,对话中出现了Betty和 Lingling两个人,她们谈论的话题是各个国家的见面礼,在听力之前我们利用课本上的表格来练习听力,表格里的句子就是我们要掌握和背会的重点句,这五个句子就是这节听说课的重点。

紧扣文本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重点句之后我们把对话设计成不同的形式来练习,比如课本上的2Work in pairs and check 。或者课本上的第五题,work in groups .Talk about what you do and when you meet :your teacher / an American /a Russian /……

小组合作学习

二、关于阅读课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终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过程就是:阅(读懂文本)—悦(欣赏文本)— 越(超越文本)—爱上阅读。我们知道得阅读者得天下,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走的是阅读文本和欣赏文本,并把文本提炼出写作模式。

就如这次选讲的阅读课The city of music ,我们用的通常就是读前,读中,读后阅读策略,来完成对整个文本的理解,读前就是迅速浏览文本,从题目中或者开头预测这篇文本要讲的内容,然后我们再研读文本,找出文章的细节和隐藏的信息,最后我们研究文本的结构,为仿写打下基础。

这是我们常用的套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可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留下更多的思考,比如这节课讲莫扎特,我们都知道莫扎特是音乐家,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讲But he became very poor and died in 1791 when he was only 35.这一句话要引起我们更多的思索,这么伟大的音乐家为什么死于贫穷?这就要求我们超越文本去寻求答案。如果我们读过《遇见莫扎特》这本书,我们就能寻找到答案,就会明白其实在那个年代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的悲剧,他虽然有才华但是却没有政治地位,他的身份依旧低微受人歧视和压制。

阅读的意义是用一个片段来推动整个篇章的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算实现了阅读的意义。

三、关于题目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讲课的时候肯定会写上课题,但是课题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符号,它的价值并没有被突显。

就如听说课题目They touch noses这里面就有一个玄机,首先they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触碰鼻子,以题目为中心我们能扩散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见面礼,这个就是文化意识,而文化需要尊重和传播,哪怕像毛利人这样小的民族文化,我们都要尊重,和谐平等对待。

阅读课的题目是The city of music,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导入,这个城市是哪个城市?为什么是音乐之城?以城市和音乐为中心我们就能很好地勾勒出文章的中心内容和框架结构。

除了音乐之城,我们中国有冰城,春城,还有武汉这样的英雄城市,这些都是城市的名片。

如果我们只是向学生传递音乐的类型,我想这都是片面的,文化与文明并存,我们感受的就是城市中的文化气息。

一节课,总是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地,但正是有了碰撞我们才有了新的灵感和思维,而学习成长的路上正是需要这样的推动。

听课就是这样,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听专家老师评课更是思想上的引领,我们唯有谦虚,才能更好地俯视大地,抬头看天,走好自己教研的每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