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别论第十一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一段提出了区别脏、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有关脏腑理论的重要内容。当时人们对脏腑的归类比较混乱,即使一些颇懂医理的方士,也有把脑髓称为脏,有把肠胃称为脏,或者看法完全相反。脏与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本篇从生理功能上进行了区别。尤其是从功能的藏与泻,特点的满与实进行了区别。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能泻也,六腑者的传化物而不藏”,这是对五脏六腑功能特点的总概括,是祖国医学中的著名观点。六腑主泻,“传化物而不藏”,是说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传输糟粕、“化物”,如胃、大肠、小肠、胆、膀胱等,的确具有传化物的共性特点。但也不是只泻不藏,也不一定泻的都是糟粕。六腑将水谷之物通过“化”而后转输于五脏,“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张介宾说“精气质清,藏而不泻,故但有充满而无积实”。“实”指被水谷或糟粕充塞。“满而不实”、“实而不满”是在论述“藏”与“泻”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五脏藏精气,六腑泻糟粕之外,在形态上二者的主要区别。五脏受精气后充足盈满,才能溢于全身,供奉全身,其形态上虽是充满的,但无积滞成实。五脏内只能为精气充满,而不能为水谷糟粕塞实。也不能有病理性产物而壅滞成实。五脏宜气血通畅,津液精气畅达不壅阻,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不但指出了奇恒之腑的内涵,而且它们的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像大地一样包纳收藏人体阴精。但形态类似于腑。所以它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之为奇恒之腑。高士宗说:“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腑也。”
黄帝问道:为什么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传,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必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候的虚实,察看其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病情的表现。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么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
五脏别论第十一 五脏别论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