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典男神两次对话,扭转了我的生涯之路
我是古典老师的超级粉丝,古典老师是生涯领域的开拓者,新精英以改变全国30%人的职业生涯的为目标,经古典老师的指点可谓一字千金,少走很多弯路。从未想过有可能跟古典老师有对话的机会,通过本次战略课程的学习,我如愿以偿的跟我的男神对上了话,而且是在300多人中突围而出,两次得到古典老师的指点,明确了自己的未来2-3年的职业生涯之路。
我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上标题的内容,我是如何两次与偶像古典老师对上话的,也是个人战略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
目前我是一家厦门知名餐饮连锁品牌的合伙人,财务总监。同时也是运动爱好者,马拉松以及越野赛业余选手,此外我还有中国饭店协会全球海鲜的采购渠道。
在刚刚介绍的上期个人战略课程中,四次路演机会,我是第一个获得两连击的明星学员,两次获得古典老师的亲自点评的学员;

第二部分,本次课程的收获有什么?
1、一份确实可行的发展路书:落地解决了2-3年的职业生涯通道的问题,清晰明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2、简历2.0升级,升级的过程中更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明确的风格标签和个人标签;
系统梳理了自己的知识储备,STAR,PR法则的灵活运用;
3、链接到了高质量的人脉资料
链接到3位CPA注册会计师,为自己后期的职业生涯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找到了一群方向一致,同频对对话,可以一起共事,相互监督的人。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和心得;
我的困惑和迷茫:
1、职业生涯的瓶颈。10年的努力工作,在餐饮财务行业已经做到了头部,激情和热情不似从前,每天的工作内容重复,无聊,不知道破局点在哪里;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大好的青春年华被虚度;
2、个人做规划的局限性。我自己也做5年规划,1年计划。简历从大学毕业就一直有,规划很口号,很情怀。比如我要10年后实现财务自由,我要登上珠峰等。简历1.0工作内容一堆形容词的堆积,比如负责公司全面的财务工作等,勤奋,抗压性强等一些废话,套在谁身上都合适的语言,字数达2300个字,没有重点。
身边缺少有高度,具有专业性,可以指导和引领我生涯的朋友;
如何跃迁,如何修改,我很迷茫;刚开始个人战略课程第一期的时候,我也不是很用心,很有目标感的,甚至想着还会找些小借口跟助教请假等等。
转机:识别难的的机会
1、作业第一次突围:
第二期作业努力了一下,意外被选中,而且突围了,被评为优秀作业。古典老师给我的点评,指出财经人员的职业升级和跃迁路径: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资本化,以及他对教育的看法,即是知识,也是资源;
一下子就解决了我至少5年的困惑问题,顿时醍醐灌顶,突然感觉真个人都是通透的,打开了任督二脉,比其他人跟我说,财务要考这个证,那个证高明了千百倍。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难得的一个时机,我一定要抓住了。
2、借助助教静静的专业度,紧紧抱住这个大变量;
从第二期打磨作业的时候,要参加路演,不再是小组讨论交付出来的作业水准了,在助教的指导下,我的作业几乎全部改头换面了一次,我也见识到了助教真正的高水平,很彻底,很走心,很深入的思考了作业的目标。经过单独教练出来的作业,感觉都会发光,智慧之光;从这次,我才开始认识到助教的价值。
步入职场以来,第一次有人对我的职业生涯高度这么负责任,连我自己都说懒得深入思考的东西,她逼着一次次的反问自己,不能喊口含,要可行性的行动,比如路书从5年的蓝图缩减到2年,到最后1个月的,在每个时间节点,数据量化,各种维度给我打磨,确保了我的作业的落地性;
第四部分:方法论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路,不可以走捷径,大家买了这个课程,如果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个变量的话,最后学习的结果跟之前是不会有差别的;
第一步:积极主动的争取班委的职位;
班委的职位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视角的资源,通过收集成员的作业,你可以看到很多多元的视角。
其次跟助教的沟通频次也会比学员高很多,会得到很多有效的经验以及链接更多的资源;
目前班委应该有一部分是轮值的,建议大家多多争取,全身心的投入一个月;
第二步:做学习计划
计划就像是航海中的灯塔,有方向有目标。1周的课程如果不做计划,会让自己的拖延蔓延,总觉的来日方长,最后匆匆忙忙的去提交作业,匆匆忙忙的路演,最后你也只是匆匆忙忙的路过。
做计划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忙而不乱,先看作业内容,听音频,看文字,做笔记,做作业。参加小组讨论和路演,修改和打磨作业,前期的工作合计计划了,后面打磨作业的时候才听得懂助教的意识;
第三步:反复听音频,并且做笔记;
多维度学习,调动听觉,视觉,加上动手,真正在学会音频内容;建议每次课程的内容,大家都可以做成思维导图,或者你喜欢笔记的形式,真正做到听懂了,而不是听过了,好像有印象;
第四步:先完成再完美,深入思考,研究案例;
我做作业的时候一般会提前2天左右做好,再不知道怎么写都是要先憋完,然后再倒回去看音频内容,尤其是有案例的部分,针对案例体现出来的理念,跃迁到自己的身上。
比如我在做对标任务拐点的是,一边是对标任务的,一边是我自己的;

其次,比如STAR法则,PR法则,我根据案例的内容,列出10个自己的成就事件。


第三步:用好平台资源
在升级简历的时候,我的简历1.0从模板和布局整个构思上如何修改,我要找到一个对边的简历模板。后面发现PBL项目里面有个资源库,以及难词解释,我在里面找到一个合适的,好的模板是有思维模式的,我让模板下载下来,进行调整升级,形成了我现在的简历。
第四步:重视助教意见,不断推倒重来;
我的作业和简历在大静静手里,改了不下10遍,大到整个形式,大静静把我简历里面的工作内容全部都推翻掉了,细到一个动词如何表述等等,我们经常讨论和修改到深夜12点,1点多;
而且静静也比较严厉,可能也有人会觉得有压力,但是自己要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成果是什么,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直接上要求,是最好的方式;
第五步:珍惜和重视每次小组讨论和出线的机会;
小组出线了才有和伙伴们更多的讨论机会,好答案来自很多答案,这么多小伙伴给的建议,尤其是犀利的刀斧手。比自己憋大招强多了;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听话照做,相信专业的力量;这么好资源和平台不能浪费了,改变的是激发,光靠别人拉是拉不动的,佛祖都渡不了无缘人,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信念感;
第六步:巧用搜索技巧:人事网书
搜索技巧不是新时代的我们的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好的方案,好的想法,前人早就有相关的经验和积累,我们要会的就是学会如何搜索;
我这边分享一个如何做对比任务分解的时候的案例:
我在研究孟晚舟的时候遇到比较大的问题:低调的作风,几乎没有上过公众平台,跟华为企业的作风一致;除了在百度百科人物资料方面,我几乎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她的信息,作业陷入困境;
做对标人物研究之前,助教静静要求我们组每个人找出20个搜索技巧,并且提交作业,这个截图就是我的作业。很复杂,很多技巧我都是第一次见过,这个作业最重点的一点就是打开了我的视角和底层逻辑,人事网书。
我的搜索方式是:
第一,百度百科,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出生年月,职业路径等等;
第二,关注她最新动向:她因为被加拿大拒捕的事情,曝光了很多信息,其中公布了一篇日记,我读她的日记,了解了一个对她成长非常重要的拐点信息:华为IFS项目,专门为华为生产CFO(首席财务官)的项目,我接下来就点对点搜,完善资料,网上刚好有卖华为IFS项目的PPT,我立马花钱买下来了,了解了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以及对华为和孟晚舟意味着什么;
第三,搜索她的音频和演讲资料,我去年收藏过她的一篇演讲资料,但是没有细细分析,我顺着整个线索去找到了她在北大和清华的演讲稿,有校招的,有应邀演讲的,我把这些资料都下载下来,进行分析,又一次了解了她的大财经,大数据观念;
第四,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
就是这样抓住一个点就一直深挖下去,搜索出在网页排名几十页的内容;
附如下图:

上图的搜索技巧,用古典老师的话说,几乎解决了90%以上的搜索难题,而且经过我的试验,几乎是百试百灵,但是这是一个专题的内容,时间的关系,不做多的介绍。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链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