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
今年去云贵旅游,才知道鱼腥草另外有一个闺名,叫折耳。
当时看到特色美食有“折耳”这一道菜,就觉得很好奇,心里想着长成什么样的菜才叫“折耳”,该不会像杭州知味观的“猫耳朵”一样,是一个形似的美味小吃?
所谓“折耳”,便是鱼腥草,百度解忧。
图片来自网络鱼腥草在我老家叫“丑番薯藤”,因为叶子长得跟蕃薯藤一般,又有一股丑丑的味道。
这草在乡下田间地头长得很多,割猪草的妹子们都不喜欢它,嫌弃它没档次。小时候我喜欢把鱼腥草的叶子割回家作猪草,因为实在是多,割割很快,拿回家去,母亲也没有嫌弃。
村里开了一个石场,来了一群云南汉子,带着妻儿来我们村子干活。云南汉子都去石场干活去了,云南婆姨就在家里干家务。她们喜欢一群人出去,在我家桃园里摘桃胶,告诉我爸,桃胶炒着吃很好吃,也可以炖着吃。也喜欢挖丑蕃薯藤的根,据说也很美味。
她们这样随便什么都吃的习惯,把我们村里人看惊奇了,大家一致认为,云南人太穷,所以什么都拿来吃,就像六十年代的大饥荒,吃树皮草根。
那会儿,我还在上学,所有关于云南人的奇人怪事都是母亲告诉我的。
而我真正认识鱼腥草,是在杭州的菜场里。
鱼腥草在杭州的菜场也有,菜摊一大团一节一节白色的根相互缠绕在一起,四块钱一斤,买上半斤已经把袋子撑得鼓鼓了。
折耳价格是挺便宜,四元一斤。一节一节之间黑色的根须,也有可能这个不处理也行,但处理起来挺麻烦。
折耳的味道也挺奇怪的,也叫鱼腥草,大概是有鱼腥味,我却不认同,从小喜欢抓鱼摸虾,闻习惯了这些河鲜,折耳的味道跟鱼腥的味道有很大的区别。
一开始吃折耳是冲着它的营养价值去的,卖菜的老板说这能抗癌,还有很多其他的食疗作用,不管其他,就“抗癌”两字就一下子把我收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买了一斤,大大的一袋。
一开始吃起来,一股奇异的味道塞满整排齿间,并不爽口。尽管放了麻油、醋、大蒜凉拌,还是不能掩盖折耳本身的味道。做了几次,还剩余不少,嫌弃这个味道,把折耳放进了水箱,水箱里有泥,养着我买来的几根泥鳅,算是综合生态系统。没过几天,一节一节的节上长出了白色的根须,接着冒出了叶子,小小惊喜了一下。
在贵州的火锅店里,折耳作为一种调料排在调料区里,又刷新了我的认识观。对于新事物,我总是乐于尝试,尝试的过程往往喜忧参半。
加了折耳的调料有说不出的味道,实在难以接受,基于付出的就要去承担的原则,我还是迅速把这些调料划到肚子里去,稀奇古怪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在大理,我看到一大块一大块的水田里密密麻麻长着鱼腥草,其中有一块还被割掉了上面的叶子。我猜想,云贵的人大概是深爱这“鱼腥草”,这些叶子也许就被送进大酒店,做成特色菜,来招待四面八方来旅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