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启示
文/王漫
真正聪明的人:恃才而不露于人,藏情而不显于表。
历史上,才华横溢,锋芒过露,反遭其殃的人确实不少,比较典型的要数汉朝的贾谊。他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就以诵诗写文章闻名于郡中。吴廷尉为太守时,听说他才能优异,于是把召至门下为幕僚,十分器重他。因而贾谊也尽心尽力地帮助吴廷尉治理辖地,成绩卓著。
汉文帝即位初,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治理地方全国第一,遂升吴公为廷尉。吴公推荐贾谊,说其年轻有为,精通诸子百家著作,文帝就征召贾谊为博士。
此时,贾谊才二十多岁,是朝中最年轻的大臣,因而初生牛犊不怕虎,无所顾忌,每有诏议下达,老臣们口不能言,贾谊逞展才藻,替大家一一回答。诸位老先生认为其有才能,后生可畏,自愧不如。
汉文帝很是高兴,一年内升他到太中大夫,这下更给贾谊以鼓励。
贾谊认为,自兴起至孝文帝二十余年,天下政通人和,本当改律法,换服色,定新官名、兴礼乐……所有律令须重新制定,列侯应一一退回封地,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来的。
汉文帝要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之流无不妒忌贾谊。便在文帝面前说:“一个洛阳人,年纪轻轻,刚学习便独断专行,所有成法都要翻得一团糟。"
于是文帝就渐渐疏远了他,让他充当长沙王的太傅,不再采用他的建议。
至此,贾谊仕途升迁之路,算是被堵死了。虽有满腹才华,也再难施展出来,连公卿一样的官职也未做到,便在三十三岁时即忧愤而死。
纵观贾谊短暂的仕途生涯,他初入仕途时,年纪轻轻,敢做敢为,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这些主张对国家有利,如《论积贮疏》中,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贮备的建议就被采用实施。
贾谊提出列侯返回封地的主张,汉文帝采纳了,这就得罪了朝中一大批功臣元老。当时权位最高的是绛侯周勃,汉文帝让他带个头,就免了他的丞相之职,让他回封地,他不情愿答应了,众侯们离开京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汉文帝想委任贾谊为公卿,与大臣们商量此事,他们可逮着发泄怨气的机会了,因而一致反对。
这些功臣元老们,不但在汉朝争夺天下有功,后来在铲除吕家势力,拥立汉文帝方面也有奇功,汉文帝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再者周勃、灌婴等一班功臣,大多是胸无点墨的大老粗。他们思想守旧,居功自傲,看不惯新事物。
精通诸子百家著作的贾谊,才华横溢,在朝堂上应对如流,使朝中大臣相形见细绌。让贾谊当个只有发言权的博士、太中大夫也还能容忍。
若让贾谊当个有职有权,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公卿,他们就不能容忍了。
谁说只有文人清高看不起大老粗,大老粗同样看不起文人的酸腐。无权文人遇到有权的大老粗,那就如同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那就只有倒霉的分了。
常言道:“老虎屁股摸不得”,贾谊一上任就摸了这么多老虎的屁股,也就难怪其不得卷铺盖走人了。不但连博士、太中大夫也做不成,在朝中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结果只得出任长沙王的太傅。
所以,为人要低调,不可太张狂,千万不要过分显露自己才华和智慧,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
这正如明代洪应明在其《菜根谭》中所说:“故君子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