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闲言]“人设”的倒掉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Macalaure

这是个看人设的时代。有人不倦地立人设,有人忙碌地追人设,也有人不加珍惜地毁掉人设。

“人设崩塌”,这个颇具二次元感的词汇,但凡出现在热门话题中,总能带来一种世界毁灭的效果,因为其后常常跟着另一个词:三观尽毁。

往前数两三年,“人设”这个词还只徘徊在二次元的地界上。一切虚拟形象,从ACG,到影视、文学作品,几乎每个角色都拥有自己的人设——即在角色创造之初人为约定的身份、性格、行为及心理特征。在ACG的世界里,人设是稳定的。它由角色制作者赋予,随既定的故事成长,很少发生大的变化,给受众一种从一而终的感觉。

毫无疑问“人设”稳定是二次元世界独特的魅力之一。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越发复杂和套路化,要求一个和你相处的人自始至终保持着天真无邪、积极乐观或是一往情深,谈何容易。如此一来,虚幻的稳定人格特征愈发难能可贵。二次元爱好者中不乏人到中年依然对心仪形象热爱有加的,与其说他们是在逃避现实,不如说是在虚幻的人物身上寄托了一份初心。

如今“人设”一词早已冲出二次元,进入大小各种圈,成为吃瓜群众的围观角度之一。但人是活的,且会改变,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最大的不同。欲破次元壁,必承其压力。人设本是人为设定的属性,从虚拟搬进现实,无怪乎崩塌时有发生。

立人设不易,毁人设也不难。若论人设倒掉的频率之最,还要看鱼龙混杂的娱乐圈。

现在常说的“卖人设”,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路数。捧红新人就如向市场推销新产品,总要有卖点。挑一种广受欢迎的特质留下,其余的统统隐去;再夸张一点的,为了契合受众的“痛点”,连这特质也无中生有了。直男遍地就推销“暖男”,低龄向受追捧就推出所谓“奶狗”。娱乐产业“卖人设”从未停止,只不过从前套路相对单一,网络营销崛起后可供选择的方式则更多样化。

学会立“人设”,也已经是跻身流量担当的必修课了。社交媒体给了明星们最直观展示“人设”的平台,无论你是真嗲嗲的,假佛系的,还是老干部派头的,一言一语落入众人视野,皆是“人设”的体现。更遑论有的明星偶像“人设”还是粉丝给的,负责造星的顺竿往上爬就妥了。

如今托互联网的福,娱乐业造“人设”易如反掌,粉丝捧“人设”不亦乐乎。同是拜互联网这层透明的墙所赐,刚竖起的人设崩塌在一夜之间也不是稀罕事。

多年前娱乐圈的“xx门”,如果放在今天,恐怕够得上圈内最大规模的集体人设崩塌了。只是那时互联网还没到今天这样无孔不入,粉丝对偶像明星“养成”式的消费尚未流行起来。倘若当时就有微博、朋友圈,配上病毒式消息传播,估计真能上演一出全民吃瓜的大戏。

xx门的几位主角并非一味靠“人设”走红,大多是凭借业务能力为大众所知,尽管丑闻当年“丑得十足”,震惊圈内外,但崩塌后不过几年,几位主角的事业又都回归了正轨。

其实之所以会想到要写“人设”的倒掉,正是因为早上我也围观了一场人设崩塌。

网络营销的成功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造就了“万物皆可粉”的时代,也让“粉丝”定义含糊,群体越发庞大。粉丝不比吃瓜群众,后者看罢热闹,丢掉瓜皮一本满足,哪来的又回哪去。而粉丝于热衷的对象必有程度或深或浅的情感投入,从而激发出他们各种新奇的行为和言语,既有令人皱眉鄙夷的,也不乏令人刮目相看的。“粉”行为的出发点是对某种形象、性格特质的认同,进而发展为对其的追随和维护。这么一看,“粉”似乎有点和“理想”相似。不同的是,“粉”的概念诞生在观念和意义被解构的时代:一些模糊难辨的行为可以由其冠名,对其内涵的解释也因人而异。

“人设”倾覆,粉丝必然会伤心。无关乎为止投入多少,而是一种被辜负的失望感。

如今那些可以无限挥霍精力和热情的日子已经远去,我也能坦然地回看那些做“粉丝”的日子。作为生长在中部小城市的90后,小时候追星的路数远不及现在00后的孩子们复杂。第一次经历明星人设崩塌大约是在高中,同现在被偶像光芒所迷惑的小姑娘们一样,当时我也只觉那孩子不过是犯了个错,毕竟眼见的一直是好的,因而相信以后还会变好的——确乎是青少年单纯的思考方式了。后来娱乐新闻里似乎再也不见那犯过错的少年的名字,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着迷的不过是那加诸其身的“人设”罢了。说不定少年当时的冲动,恰是遵从了那想要打破枷锁般“人设”的本心。

今早刷微波,冷不防又见“人设”倒掉。虽说是个小众圈子,其人借助几部影视动漫作品迅速窜红,倒是小有名气。有时某些行为于理而言并非不能容忍,无奈人红是非多。在这人人皆可红的时代里,既然选择了站到聚光灯下,就必然要接受大众目光的严苛审视,逾矩半步,人设倾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