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播放状态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293人  向日葵_春藤

最近学习《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在讲到存量与增量模块中,老师提出了认知播放。

德国思想家朋霍费尔在他的著名文章《论蠢人》中说:你面对这样的人,跟他谈话,是永远没办法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的。你接触到的永远是一堆立场和口号——他的思维好像已经被别人作弊了,他说话像是在播放录音——不会针对你的观点、态度和当下的场景作出反应,而是原封不动地将他既成的观点像录音机一样播放出来。这种表达是“打印式”的——在电脑里设置好打印程序,不断进行打印。

听到这段我直接反应是同事的抱怨就是这种状态,同事在和库房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在抱怨:我问东,他回答西,永远说不到点子上,是听不懂人话么?
莫非库房的同事就是处于认知的播放状态,是大脑一片模糊然后自说自话而不是当时当地的适当反应。
第二个想到的是我自己。前年弟弟当爸爸了,我们都很高兴。弟弟小心翼翼的抱着新生的宝宝,我:一看你就是新手,不会抱孩子。这句话说完,我自己都惊呆了一一这句话象是别人说过的,而那一刻我似乎别人附体,阴差阳错说了这么一句见外的话。
这还是我自己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言不由衷,而在这之前,在无意识中,认知自动播放过多少次,细思极恐!

认知究竟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甚至觉得像云,不可名状。但是,老师的课程中提到认知有四种特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易变性和复杂性。
对认知进行认知,嗯,有点意思!

如何从混沌状态进入有序状态?即借助工具客观化。

比如,你对“怎么下棋”是有认知的,但在没有开始跟一个人下棋之前,你不可能将你的选择、判断、决策事先给出来,你必须要面对这个场景,在清晰的棋盘上跟对手对弈的时候,你的认知和能力才会一步步显现出来。而这个棋盘是客观化清晰的,有规则导向的,具有校正功能的,在你随时出现偏差的时候,是反模糊性的。
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一直想,不停思考,你的认知状态就是模糊的,必须要借助于“棋盘式”,或者画出图形的“几何题式”,通过这些客观化的东西,时刻防止思维陷入到认知的四种状态。
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都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通过两个自我的辩论,把认知存量转换为认知增量。

认知的辩证法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对话,第二,它必须产生增量。那如何让对话成为认知增量的辩证法,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法则“拉波波特法则”。第一步,在反驳对方观点之前,先清楚的、不偏不倚的复述对方的想法;第二步,我同意你的观点中的1. 2. 3,清单越长越好;第三步,强调基于对方观点自己认知的增量产生了;第四步开始表达你针对对方阐述中的不同观点。
这和早前和陌生人聊天的方式一样,yes and ,首先接受对方的观点,然后引出自己的论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着接受对方的观点,暗里已经将对方的认识引导到自己的轨道。

原来一切都有套路!

我们都说“终身学习”,现在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终身学习”作一个定义:如何避免自己的认知处于播放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