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笔燃心风语阁读书

酒桌上的文化

2023-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自由的蜗牛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中的家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文化支脉皆底蕴深厚、流传甚久,而这其中又以饮食文化地产生与传承最为悠久,以至于在中国有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这,便能很好地印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这一点。

从原始人茹毛饮血,到现代人对色香味俱全的无限追求,饮食一直都是人类生存和繁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经过漫长地发展演化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以地域、菜系乃至风味等不同流派而演化出的若干系统。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唯独有一样文化却是不分地域差异、不受时空限制的--那就是酒桌文化。

据文献记载,至少可以追溯至周代,饮食礼仪便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制度。而酒文化的历史在中国几乎与人的历史相当,所以在那时候就已经有了关于酒和酒文化地传承与记载。与酒文化传承一样久远的是酒桌文化,早在中国古代时,餐饮便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社交途径,经过几千年地延续与跌宕,酒桌文化也已经从走亲访友的待客之道,逐渐演化成为了有着各种特殊意义的“局”,而酒桌文化也习惯上被成为酒局文化,以酒为局、以局谋事,已经变成了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共识。

前段时间,因公司业务事宜需要求人办事,几经周折后,终于经中间人牵线搭桥联系上了主角,这里姑且称之为关键人。于是,在征得公司授意后,我们一行几人便驱车赶往关键人所在地请人家吃个饭。因为纯粹是工作上的商务宴请,双方人员并没有太多需要回避的东西,所以我们把吃饭的地方选在了当地一个较为高档的饭店。

吃饭时间定在了晚上6点,就餐人员都是双方的直接业务关系人,而“酒局”其实从开餐前的迎宾就已经开始了。

中间人对我们说,“你们先上去等待,下面只留我迎着就好了。这样一来显得比较热情,二来也能提一提你们的规格。”听完这话,顿时一种高大上的既视感便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对身边人说,“这位中间人,不简单啊,你学着点!”身边的同事对此表示赞同,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一般。过了一小会儿,关键人到了。在中间人的引领下,一行三人先后进入包间,为首的自然是中间人,只见他斜后方是一位满面红光、身材魁梧的大汉,而最后面则是一位妆容精致、气质不凡的女士。我们领导一眼便认出了大汉就是本次的关键人,而后面那位女士,要么是关键人的家属,要么就是大汉的“自己人”。

中间人热情地介绍着双方人员,大家要么互相握手,要么点头示意,如此的开场倒也符合一般的见面礼仪。但接下来点座的环节,就很有讲究了。中间人首先开腔道:“大家都是朋友,这次我有幸做个媒,把各位聚在一起,本人感到十分荣幸!今天这个宴会得听我安排啦,所以主陪这里,我看就非我莫属啦!”大家纷纷点头,对这个安排都没有异议。

“李总,您是这次宴请的贵宾,以后还得多仰仗您的照顾啊,所以您得坐这里啊!”说着,中间人就把这次的关键人李总让到了主宾的位置上。

“王总,这次的事跟您有直接的因果。咱李总能不能吃好,就看您的了。您往这里坐。”王总是我方领导,被安排到了副主宾的位置上。

“赵助理,您很辛苦,整天给李总做服务,这次的合作啊,还得您多帮我们争取啊。来来,您坐这里,让我们副陪好好陪您喝几杯。”中间人对跟随大汉一起来得女士,也就是赵助理说道,并同时往三宾位上让。

“张总监,今天和李总、赵助理初次见面,这次又是要与李总谈合作,您坐副陪?”中间人直接望向张总监。

“哎呀,能坐副陪,那是我的荣幸啊,那这里我就却之不恭啦!”我们张总监马上回应道。

其余众人见宾主皆已落座,这才纷纷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坐下,至此这场饭局的座次问题才算尘埃落定。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就避免了尴尬,这顿饭才能吃得安心和舒心……

随后,主陪与副陪分别敬酒,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之后,所有人皆脸色微红之时,才正式进入正题。不过,正题应该由主宾来提,即使主宾不提,那也是得由中间人找机会发起,如此才算“水到渠成”。如果由我方主动提起,如果火候到了还好,但如果火候不到,那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最终落得个不欢而散,那样也就失去了这次酒局的意义了。幸好,本次的正题是由李总主动提起来的,我方王总一看一会来,便主动将相关的情况加以说明,并以FABE法(一种销售方法,主要指特征、优点、利益、证据)陈述了这个合作项目的前景与未来,并不失时机的以酒为媒表达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张总监也瞅准了时机,对赵助理这边发动“攻势”,从侧翼为王总助攻……好好的一桌饭,无端地演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最终,由于这场“局”安排得当,相关人员表达到位,在酒精的作用下,双方相谈甚欢,非常“愉快”地达成了共识。在即将散场之时,主宾李总总结道:“今天这个饭局,首先要感谢中间人的牵线搭桥,才有幸得以觅得如此优秀的合作伙伴;再次要感谢王总公司的盛情,才得以获得业务上的突破;再次要感谢其他在场所有人的捧场,才得以使氛围如此和谐。”当听到这里时,我就知道今天这个酒局算是成功了,人家主宾关键人已经如此评价并表达感谢了,咱这边当然要听得出话里的话、音外的音才可以,否则这个“局”就做得没意思了。

果真,没过几天,我方便收到了对方公司地邀请,邀请我方到对方公司参观考察,并就具体合作事宜订立意向合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悟和品味。正如这酒桌上的文化一样,方法与谋略固然重要,但是这位置该如何坐、酒该如何喝、话要怎么说、菜要怎么吃,每一个点滴和细节也都是学问。学会了,做好了,那就是成功;忽视了、弄砸了,结果就未可知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老祖宗延续下来的东西,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