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散文人生格局的修炼

让语文安静下来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93人  93bd497780ed

          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怀念自己刚教书的日子了。那些年里,除了备课之外,就是上课,读书,下课后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里跳皮筋、踢毽子,很是开心。连上课都是开心的,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特长,按照课本的内容,按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课。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文学的喜欢转化成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孩子也慢慢的喜欢上语文,喜欢文学,进而喜欢写作。

        还记得带的一个班,孩子们总是能在班长的带领下,办好没半个月一期的文学报。从板面的设计、插画,到稿子的撰写、选择,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那时的文学小报可是全手工操作的。但是我们的孩子乐在其中。不用催“写作文”吧,也不用布置“办手抄报”吧,文学小报就在孩子们的愿情愿意中呈现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语文课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变得躁动起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的重要的事就是让语文课安静下来。

      首先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安静下来。备课的过程是教师个人对学生、对教材、对自身知识积淀的一个立体整合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个人静下心来思考:我个人的教学风格如何,我的知识储备的优势在哪里,教材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如何,教材的核心价值又在哪里……这样的过程是教师的个人思维静静流淌的过程。在这种静静的思索中,一些需要在课堂上呈现的核心内容便会积淀下来,成为为我们备课的重心。在这种静静地思索中,教师的个人条件便能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了,同时教材应呈现的学习目标也会自然而然地在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中找到立足点与生长点。同时当我们静静思索时,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都将生动地站在我们面前。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为我们的学生或每一类型的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学习活动,从而使不同的学习活动相互关联地构成整节课的立体设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我们现在的备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字与资料重复堆砌的过程。大量的教学设计参考书,大量的媒体网络资源充斥着教师的备课空间,在各种“科学”、“有效”、“优化”的教学设计面前,教师没有了“咀嚼”的过程,知识完成了“吞咽”的动作。思路乱,目标乱,过程乱,活动乱,一整堂课的设计呈现在教案上的是有条不紊,而呈现在教师脑海里与课堂上的却是杂乱无章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备课本身也是一种修炼,需要凝神静气,需要忘记自我,眼中、心中只有教材、学生,这样,所有的知识、思维、情感等也会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种静静流淌的过程,从而使万民的教学达到“温婉柔情,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在上课时师生双方都要静的下来。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仅课堂程序就静不下来。由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呈网状结构,经纬交织,错综复杂。教师在课上就容易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课堂上要做处理的内容过多,导致每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时间过少,每个环节都是蜻蜓点水,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让人感到整个课堂自始至终都在一种动荡不安之中。在课堂上孩子们读书的环境静不下来。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在课堂上所呈现给我们的读书状态并不是这样的:教师让学生读书后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还没有读完,教师便让学生停下来;学生们在读书思考,教师在教室内巡回,不是安静地等待学生们读书思考后的结果,而是不停地在旁边点拨、启发。整个读书的过程没有静心的感悟与思考。

        孩子们思考的时间里静不下来。在课堂上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老师就开始指名学生回答。这样就有了一部分永远可以不思考的学生存在。慢慢的,他们的思维就会停止,课堂的回答问题就成了一部分学生的专利。这也就是我们有些老师经常会说到一句话:“看,每次都是这几个同学发言最积极!”孩子的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提问后就要注意给孩子们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就是学生在思考时,老师在旁边不停的“点拨”,生怕孩子们的思维如果没有他们的语言“搅合”,孩子们就不会思考了。可想而知,学生们的思考静不下来,思维深度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们的学习形式静不下来。  自从新课改之后,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然而这样一来,有部分老师在不明白“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学习服务的“这一根本问题的时候就大力转变学习方式,结果导致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可是实际上学生在语言文字及素养方面的收获并不是很大。一篇课文还没有读通顺,就开始小组合作探讨问题;文章的表达方式还没有搞清楚,就让学生去品悟语言;课文的思路黑没有理清,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为了学校的特色,或者老师们为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总是想办法寻找一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希望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这样就导致教学模式静不下来。课改之后,听到过的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的词语不知有多少,这个教学法,那个教学模式。有思想的老师还好,但是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课改效应,一位追求课改模式的翻新,讲来讲去,导致老师们不知道语文究竟该如何教了。结果这个模式,那个整合,把我们的老师弄得不知所措,孩子们学习的知识也不够扎实了。老师们忽视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他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要和自己的实际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孩子们的知识接受起点,学校的具体教学状况相结合的。正如洛阳的牡丹花,并不是在每个城市都会开得那样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自己一定要清楚我们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止”是什么,然后让自平心静气的教孩子学语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