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单车倒闭潮谈谈我在消费中的商业判断
【一个人能无耻到什么地步??】赵晓风:我来说个人(分享自知乎网)

大家看到了共享单车的倒闭潮,大家都在抱怨寒风中退款难,遭遇流氓,做道德评价很容易,但是很少有人去说之前注册时各种红包抢的有多么爽。
各种共享单车兴起的时候,大家都多少接到过很多优惠券的轰炸。而我至始至终只选择了摩拜和OFO,没有使用过其他付费的押金服务。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是一个工具发烧友,我会尝试很多工具,但是最终选择的时候,我有一些筛选的逻辑。这些确保了,我能够获得稳定的服务,减少不确定的损失。


我在摩拜搞活动的时候充了300元,摩拜送了300元,OFO因为体验不太好,我充的少一点。
我没有使用其他共享单车的服务不是我没收到各种优惠广告。而是我知道,这些公司不太可能持续的运营下去,这都是短暂的资本泡沫。使用一个不持续,不稳定的服务,会有更高的综合成本。所以在没有摩拜,也没有OFO服务的时候,我宁愿选择多花一点钱打车。
预料到其他共享单车倒闭或者被收购而导致运营出现问题是一个并不难的事情。很容易看得出来,这就是一个资本击鼓传花的游戏。而且这个行业必然是一个头部市场,滴滴和快滴的合并,58和赶集的合并等案例都是前车之鉴,背后资本的逻辑是一样的。
问题是很多人贪便宜,共享单车新的入局者采用价格战来获取新用户,而我始终对便宜的东西抱有警惕性,对价格战的打法没什么好感,是商业上的一种懒惰。
吴军老师说过软件行业的一个案例,他的电脑没有出现过中毒的事情,因为他从来不使用盗版软件。而他母亲的电脑则经常中毒,因为为了省钱而使用的免费盗版软件中经常夹带了各种病毒。
再说一个我个人的经历,2010年前后是各个云服务厂商大战正酣的时候,我对比了多家平台专业了DBANK的服务来把考研资料放在上面供大家下载。后来该平台被华为收购,2016年我想起来需要再次使用的时候,才发现平台已经关闭了。我所有的数据全部丢失了。这个经历给我的启示是,选择服务一定要选择持续性好的。那么什么平台的服务持续性比较好呢?
首先这个公司得持续经营的下去
比如BAT,一般是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竞争是失败者的游戏,成功者玩的是垄断,在互联网行业尤其如此。
产品用户足够多
运营平台可以靠广告等盈利,经营下去,而不是极客的工具。一开始我选择写作平台是QQ空间。因为QQ可能会活很长时间。这个平台的用户也足够多。虽然现在过渡到了微信时代,QQ空间不再那么活跃,但服务的稳定性一直延续下来。同时期使用过的百度空间,新浪博客等,未来会如何,不可知。是否会像雅虎邮箱一样关闭,我觉得也不好说。
在免费和付费的产品之间,选择付费的
为知笔记和印象笔记,一直分庭抗礼,为知免费,印象高级账号收费,为知笔记营收不善,关门大吉,当时图便宜的还要重新换平台,成本更高。现在每年双十一购买的最多的是软件。
总而言之,不要图便宜,没有贵与不贵,只有值于不值。能用钱买来的时间都是值得的。擦亮眼睛,以投资人的视角审视你接触到的服务,搞清楚他的商业逻辑。如果不正常,不要侥幸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不会砸在你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