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逻辑后果
在《正面管教》中看到一个概念叫逻辑后果,作者说我们尽量少用逻辑后果,看完这部分内容,我对逻辑后果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直到看了后面的自然后果,才对逻辑后果有了初步的概念。
如孩子随便扔玩具,后果是乱扔的玩具由家长暂时保管起来,如果孩子要,在孩子能够收拾好玩具时可以还给孩子。这种情况中人为给予了一个“逻辑”,叫逻辑后果。
我对逻辑后果的理解是,以尊重的态度,提前告诉孩子某些可能发生的后果。逻辑后果有大人的参与,这个逻辑后果不是教训,而是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他们通常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干扰了别人,家长或教师会采用说教的方法要求孩子,如果没有效果就会采取惩罚的手段。当孩子受到惩罚时会认为自己是坏孩子或没用,他们会处于害怕或恐惧而不再去做那些事;有些孩子会认为则可能琢磨这怎么去打败你,或者将来怎样才不会被你抓到,所以会继续不良的行为。每当此时成年人会认为给孩子的惩罚不够严厉,没有让孩子从中吸取到教训。所以会更严厉的惩罚孩子。这样就造成了报复循环的严重后果。
惩罚的后果就是教训,而且不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但很多大人都会无意识的将逻辑后果与惩罚等同起来,不自觉的变成了惩罚。那如何确保我们采取的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呢?书中指出了逻辑后果的四个R标准
相关: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
尊重: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和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以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
合理: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预先告知: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
四个标准缺一不可。如果缺一个因素,逻辑后果就可能变成了惩罚。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在使用逻辑后果时,大人们一定要注意态度的转变,做到尊重。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们事先参与规则的制定,并且在过程中要做到和善而坚定的执行。让孩子们懂得:
特权=责任
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拥有玩具是一种特权,与这个特权相伴随的责任使照料好玩具,若不接受照料玩具的责任的逻辑后果,就失去拥有玩具的特权。由于逻辑后果经常变成伪装后的惩罚,所以正面管教主张家长们慎用或者不用。建议我们不要再注重于后果而要转而关注于解决问题。经典摘录 “避免借题发挥,要对孩子的体验表达你的同情和理解” “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通过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 “为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要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