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章 传统研究视角下的儿童认

2023-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心中的星月
儿童认知发展,一直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最有活力和最富有成效的研究领域。认知发展研究不仅致力于探究儿童认知所发生的变化过程,还要对认知发展作出解释。

本章的学习,着重了解不同研究途径(三位杰出人物的研究介绍)所揭示的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各种理论的优势与局限,以及各具体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思考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们研究。

皮亚杰的理论有时又称为“发生认识论”,之所以用“发生”一词,是因为他坚信无论处于什么文化环境,我们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我们所利用的结构和过程,对所有人均是内置的真实存在。“认识论”实际上指的是关于知识的研究。其认为我们了解和适应世界的方式并不依文化和人种而异,并且总体上是以某种固定的顺序进行的。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儿童如何适应于一个持续变化的世界。

书中介绍了皮亚杰关于认知机能和认知发展的基本假设。很有趣的是他形象地把心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喻成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先学习一下他的认知机能模型假设。

皮亚杰将人类认知视为一个复杂有机体在复杂环境中的一种具体的生物适应形式。他认为,心智总是主动对环境加以分析和解释,使之与自己已有的心理框架相一致。因而,心智既不是对世界进行复制,将其作为现成的东西而被动接受;也不是无视客观世界,完全自顾自地创造出个人关于世界的心理概念;而是通过吸收外在环境信息,对其加以解释、转换和重组,进而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皮亚杰看来,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心智必然与环境相互接触,并相互作用,而知识对机体来说总具有适应性。也就是说心智是以一种主动和自我指向的方式面对环境。(确实有点复杂)

以上观点类似于食物的吸收一消化这一生物适应过程,有机体既顺化于食物的特定结构,同时又对食物加以同化,使之适应于有机体自身的身体结构,将之转化为能量。

所以皮亚杰认为,认知也总是表现出同时存在又互补的两个方面,即同化和顺化。同化指的是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体所偏好的现有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如,幼儿将一片木块假想为一条船,就是将木块同化于他已有的关于船的心理概念。顺化,意指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例如,儿费劲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通过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运动姿势使之适应于他人的行为细节。因此,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化则是相反或互补的过程,使内在心理结构适应于外在刺激之结构的过程。(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复杂对不对)

小总结:在皮亚杰的同化——顺化观点中,我们要了解到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并且是同等重要同时出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