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读书笔记

老子思想的弊端在哪里

2020-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做自己的思想家

《道德经》是一部非常伟大的经典,从先秦的百家争鸣那个时期就一直占有很重要是思想地位,可以说后来很多的名人都受到了这部经书的影响,我也在重新读这本著作,读完之后颇有感触,觉得写得非常的好,有很多人对《道德经》评价说他是消极避世的,而且讲的更多是自然的东西,很玄妙,其实如果你真的深入其中去读老子的东西,你会发现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当然感受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主观的,我也不能确保你读完之后会有另外一番感受,或许你也一直都坚持自己的原来的感受,这些都有可能,所以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说的“缘分”吧,我注定跟他有缘,所以我喜欢花时间来品味他,就是如此而已。

      《道德经》看我是看了两遍了,但我不敢说我看懂了,只是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还很浅很浅,但是我觉得自我理解的开始也是觉知的开始,这个非常重要,我不赞成一开始就读别人的引导性读本,因为那个太具有个人主观色彩了,反而会妨碍我们对一部经典的理解,就好像你一开始就去读南怀瑾大师的《论语别裁》,而没有去读《论语》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大师的理解是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感悟出的智慧,你不经过努力就想得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开始明白了《西游记》里面唐僧取经为什么要遭受磨难的那些道理,没有自己经历过的痛苦,感受和理解永远都是肤浅的,但人又害怕去经历痛苦,躲避痛苦,这一切又是多么的矛盾,也许这个世界就是因为矛盾而存在的。

       品味这部经典的时候除了保持自己的自由意志去理解在先之外,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要直到老子其实是春秋时期的人了,这大约是在公元前570年的那个时期,2000多年之后这个世界真如他所说的依然能按照“道”的永恒性在运作吗?根据我对这部经书的理解,那个时候的老子就开始参悟宇宙了,他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世界,然后努力的把这种不变的永恒的规律放在一切之上,包括当时我们崇尚的天、地、神,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个时候的老子的自由意志是多么的强大,思想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这些思想的魅力,他也在努力的将这种世界观作用于人道,在不断的告诫统治阶级应该如何治国理政,如何无为和不争,这些都是他的美好愿景。不过正如他这部经典自己所论述的那样,凡事都具有两面和对立性,“长短相交,高下相倾,难易相成”,这个就是世界不变的规律,那么老子的思想是不是有其弊端呢?我觉得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有。当你开始着眼于事物的两面性的时候,你可能就真的在钻研了,这是懂和理解的开始,但永远都没有结束,我比较赞成陈鼓应先生所说的几点:

      一、老子“返本复出”的思想浓厚,强调“复归于婴儿”这些思想是否真的如同老子想象的那么美好,这个真的可能会有碍于事物的向前发展,这可能永远都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块圣地,我们每天都向往着去朝圣,但却永远到达不了那个地方;

     二、老子认为事物运动发展是循环状态,阴阳会自动转化,可是现在的社会进步发展太快,变化的曲线都很复杂,不可能是这种单一往复的来概况,不过在那个时期和年代可能是这样,这个必须在特定时期条件下才可以这么说的,所以从这点看老子并没有错;

     三、老子主张的“绝学无忧”、“无知”、“弃智”,认为一切巧诈的事情都是由心智作用产生,认为对仁义礼法的学习追求徒然增加人们的智巧和心智,但忽略这些智巧引人向上的趋势。

     四、老子重视事物对待关系的转化,他认为福祸相因,如环无端,然而却忽视了主观力量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赞成那种人定胜天的绝对主观主义,但是也不能忽视了主观力量的作用,恰恰相反,人的主观努力,是决定人这一生当中是否福祸的关键因素。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身边的坏人多,好人少,然而随着自己的努力提升,就发现好人越来越多,坏人越来越少了,当自己到达一定的境界之后,就发现周围都是好人,殊不知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从这一点来看人的心态决定你看待问题的方式,而好的心态又跟你自己修为有关,所以《大学》才教导我们从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是以修身为本。

     五、老子强调的是顺应自然,然而对待人的问题上并非如此,人是有理性意志情感的,这个本身就和自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我赞同遵循人性的规律去做事的原则,所有反人性的都是不长久的,这也是天道转化为人道的方法问题,例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教练技术,就是充分的按照人的规律办事,人在正确的引导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正面管教》里面也经常提到了“温和而坚定”,西方的这些方法论也都在印证了这么一个规律和事实,所以对待人的问题要单独谈。 

     六、老子构建的理想国,人们安静富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世界恬淡美好,但是精神的世界还会像现在这么丰富么?所以他这也违背了人在发展过程当中所经历的一个必然规律,物质文明发达之后追求的一定是精神文明的发展,这个在现代社会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十九大召开之后都定义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变,发展建设不再是主流,要满足更高标准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个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现在的精神文明也是高度的发达,各种思想学术以及传播途径都丰富之极,但我明白老子美好的初衷和用意,所以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那么一个小小的宁静的地方,让自己能回归宁静的地方,就像老子所说的理想国度一样,恬静、富足、美好。

      七、老子一再强调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长期被侵染这种思想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就会侵蚀人的进取心,当然对那些物质欲望有着过分崇拜的人,学习老子的这些理论是非常好的,有着“对冲”的效果。个人认为修习《论语》在这一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孔子对君子的论述,也就是对为人之道的论述相对较多,而且也都是积极为政处世的,两部经典的精华获取对人的精神塑造会更加完美些。

      总之,道德经是我很喜爱的一部经书,他的思想光辉永不磨灭,譬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等等这些经典的哲学思想光辉将照耀我,让我一生都受益无穷,就好像他说的那个“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