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作品集小说卷
王小波在我的印象中是写黑色幽默的作家,文风在我看来很有脑洞大开的或者说是思维很跳跃的一种。用了一星期,间断的看完了《红拂奔夜》、《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困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是个很大的打击。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并非偶然,在小说中我总能想象出王小波生命中所碰到的人或事。《红拂夜奔》给我的印象最深,借着李卫公李靖从另一层面反映了自己的心里活动,在我看来,可能“我”的遭遇和李卫公相似,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别人接受,甚至于要被他人迫害。小说中,一面是小说中的李卫公,一面是作为数学系的研究者,两者生活得穿插描述,让我的思维也是大幅度跳跃,可是总能抓到两者相似的一点。当我发现其中的相似点时,总让我产生一股感伤。幽默是王小波作品的特色,起初我也笑一笑,当想到关键点之后,又加了“黑色”二字,让我想笑却又笑不出来。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李卫公不得不藏拙,死后甚至以及其嘲讽的描述,把红拂的死当作一种噱头,可悲却无奈。
结合这几篇小说来看,一个共同点,让我深深的感受到“王二”的无力感。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58年六岁 “大跃进”运动、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革命”开始、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在作品总能找到那时期的影子,也总能看到王小波的影子“王二”,经常形容自己长了一副成人脸。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的丰富,而外表的木讷与沉默。多次,心里默默地心疼着王小波。想到这里,我放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经常东想西想,也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可是当时并没有意识要把东西写下来,到如今,反倒只记得当时的沉默,完全记不起小脑袋瓜想的倒底是什么。只记得那时候,外面的人这么多,可是讲不出来,张张嘴,就想“算了”,继续扳着手指算算术。
第二大感受,小说中出现“性”的篇幅也真不少,就像《黄金时代》王小波自己所说,小说中有大量的性爱描写,这是无需掩饰的事,甚至于说“性”是这篇小说的主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对此既不须渲染,也无须掩饰,因为它本是生活得一部分。在坦荡善良的人之间,性和其他事一样,都可以讨论,其中的痛苦,快乐也可以得到共鸣。
第三大感受,也是当时的背景所造成的悲苦。内斗、下乡、批斗等等,小说中也常常带有那时代的烙印。虽然不曾经历,也没有长辈告知,但是从小到现在,学了这么多,总归知道一些。也是无奈,尤其作为当时的“拿起笔做刀枪”的人,定是孤苦无依的,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谣言”二字,“嚼舌根”三字,恐怕会一直伴随着人的生活活动,多少学者曾经进行过探讨,始终解决不了此事,对心理学来说,这对于说出口的人有莫大的好处,然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蒙受不白之冤,将心比心,将会少了许多事情。小说中,让我也捉摸出了这一点,或许是批斗,革命的印象对王小波来说影响深远。我想没有身处其中恐怕永不会知道其中感受,过多的辩言会显得我无病呻吟。
想来,看完王小波小说卷,笑一笑又何妨,哭一哭又何妨。
王小波作品集小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