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付费,如何不被割韭菜
文:大脑袋商人
(一)
从2016年,知识付费的元年这一概念就被炒得火热,得到APP、樊登读书会、蜻蜓FM等等,这些平台可以视为营销成功的典范。
听了一段时间的各类付费音频,不得不说,所听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庸到没有任何味道,伪装有营养的糖水饮料。
这些产品更像一个一元小超市,价格便宜量又足,还有大佬来背书;当然这些内容满足普通大众思想临时代餐粉的需求,毕竟聊胜于无嘛。不过对于知识学习,有太多的误导,别人嚼过肉再怎么烂,也是无法吃到真正的肉味。
这些伪知识的一个坏处,是不断的加固你原有的已经习惯的东西,潜移默化打造自己认为无比正确的思想体系,然后这只是带着手铐外加一副镣铐而已。
(二)
现在的知识付费,与其说是一种“学习方法”演化出的时代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种营销套路下的概率游戏。
当你以为是在学习的时候,其实只是一个顾客在消费;当你以为自己在努力的时候,其实只是打了一针鸡血,挨了一针还不疼。这推动了假装学习,假装努力,成为了一种流行病。
作为一个商业模式,这无疑是成功的,盈利是没有问题;这与很多成功学一样,通过教你怎么赚钱赚你的钱。
只是这里面有太多的干扰,对于思维不缜密,现实不如意,方向不确定的人群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很大的误导性。仅仅是赚点钱也就罢了,偏偏还有副作用:浪费时间还无法感觉到,上了麻药再割,就不是那么疼了。
这里的套路,可以说说:
-
生造新鲜感,其实一般的道理换个面貌,包装成“新视角”、“新思维”,上了劣质油漆的二手车当新车卖;
-
营造恐惧感,最典型的是拉着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的大旗吓唬刚刚端上饭碗的年轻,让他们无法沉浸在各自的“手艺”上,捯饬什么大数据深度学习;
-
引导冲动感,以某大佬,某IP名人为掮客,让粉丝打call,为信仰买单;
-
植入麻痹感,以游戏化方式,鼓励轻松的碎片化方式,让你似乎天天有成就,日日有效果;
还有更多的常用营销手段,炫耀式的转介、热闹式的组团、刷屏式的参与等等。
(三)
所以,现在的知识付费,注意,是现在的各类知识付费,仍然还是一类商业模式,一种营销手段。知识早已是付费的,你买的书,付的学费,给师傅的烟,都是付费的一种形式,披上互联网的外衣,就变成新物种了?
更何况,这种知识付费,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既不能提供完整的思想集,也没有可靠的方法论,更别说,帮助构建核心观念,提炼逻辑体系,而这两者是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就他自己的决定性力量。
(四)
知识付费,本质仍然要解决的,是如何更有效学习知识的问题。
知识怎么学怎么更有效?
最有效的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既不是记忆,也不是理解,而是运用,书上知识,听来的知识,一旦放进运用环境里,就不再是知识,而是技术;没有内化的知识,浮于表面,再长的时间也不会产生所谓的顿悟,唯有运用,实践,经历,走过,达成,才是真正的知识内化能力。知识不是用来总结跟理解的,而是直接告诉大脑how,也只能从how中领悟知识的本质。
(五)
学习与使用知识还需要一个特别的前提: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明白自己是谁,以及要做什么的时候,才有能力分辨哪些知识是有效的,没有想法的时候,是会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知识”牵着鼻子走的;除非你想清楚,认清目标,真正去行动,才会有真正的高效学习。
· END ·
关注及转发,用行动支持奋斗路上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