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一个失败的女权主义者的故事

2018-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日薄西湖

总有人会不合时宜的打破一贯的平衡,致使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这些人或成了大英雄,一世被人敬仰,或成为千夫所指的大坏蛋,为人唾弃。

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打破了平衡的人。

她的女儿被人奸杀,七个月还没有破案,她内心这道坎过不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三块废弃已久的广告牌。经过打听,找到了广告商,于是决定花钱竖起三块广告牌,上面写着谴责当地警方不作为的几句话,而后引发了一系列被人唾弃的故事。

这就是2018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电影《三块广告牌》里的情节。

在颁奖典礼上女主角语与伦次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说着:祝愿所有女性导演,编剧,演员成功。这是一个活脱脱的女权主义者。试想如果她不是,这个电影还会不会成功。

戏里的她跟女儿吵架、跟儿子吵架、爆粗口、抽烟、踢(儿子同学)裆、用钻头钻胖牙医,打扮成性冷淡的模样。自己男人因为可能也是因为受不了这些跑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是这么一个女“强人”。

女“强人”在女儿死了之后发现了一个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这件案子的机会,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竖起三块广告牌。穷困潦倒的她只能在卖掉一辆拖拉机之后才能凑得出广告牌的第一个月费用5000美金。

图片

难能可贵的是警察局长在得知他的名字光荣上榜之后,并没有找人强拆广告牌,这不符合强国人的逻辑。

可能因为这是美国,没有人敢那么做,顶多有人偷偷摸摸的去烧掉广告牌。

电影中她回忆她女儿出事之前跟她大吵了一架,女儿要求妈妈借汽车给她开,她偏偏因为女儿的不顺从坚决拒绝,女儿说那就我自己走着去,路上被强奸算了。她狠狠的扔下一句,那你就被强奸了吧。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她跟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而女儿也真的被强奸了,等女儿死了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倔强是多么可笑与卑劣。

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真的很多。我小时候老家农村动不动就会有年轻女子喝农药自杀,而真的有好几个是因为她们妈妈说,你怎么不去死。于是真的去死了,她妈妈哭的昏天暗地,边哭边说着我哪知道你真的会死。你哪知道,你说出恶毒语言的时候,只图口舌之快的时候,你什么都不会知道。

一个好的演员,知晓世间万物的道理,了解一切的潜规则,知道大众喜欢什么,知道怎么讨大家欢心,这样才能塑造好角色。戏里戏外,演技都是一流。

女一号深谙世故,很早之前就口出狂言,获奖是因为睡了导演。这是一个了解规则,学习规则,并利用规则上位的人。后来的她大家都知道了,嫁给了科恩,史称科恩嫂。睡了名导演,加上自己懂得宣传,这是一个成功的自我营销案例。

而国内刚刚有位写了一篇睡了导演文章的姑娘,很可能职业生涯就此终结。虽然炒的满城风雨,文章也有了十万加的阅读,但是她并没有得到导演(们)的青睐,从文采来看,她并不具备三毛那样拉风的撒哈拉风格,也没有张爱玲奶奶的夜上海的风韵。这不就是断送了大好前程了吗?

睡了导演没什么了不起的。同样是睡,睡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说来还真是巧合,睡张扬的那位姑娘深信自己是三毛转世,而她的荷西就是张扬。电影中的妈妈在看见一只小鹿时,也说出了你是不是我女儿转世的话。如此相似的佛系,阿弥陀佛!

一个女人非得把自己活成了男人的模样,结果就往往会把男人逼走,把儿女逼死。故事并没有讲解为什么女主的老公跑了,我猜想一定跟女主的性格太强硬有关系。而影片中女主送儿子上学,有人因为不满女主放了广告牌致使警长举枪饮弹自杀,而往她们车上扔牛奶。女主下车就去踢了两个学生的裆部。作为一个女人,打人纵使不对,也没人多说闲话,这些套路一旦被女权者利用,效果就大不一样。

为自己儿子出头,不然让自己儿子出头。这位妈妈心中的怒火一直得不到浇灭,感觉所有人都欠她,你往她车上扔牛奶,这不是找死吗?

他儿子之后说了句,谢谢妈妈。看似很正常的情景,殊不知,却在不经意间把自己儿子变成了妈宝。

所以说,这个女权者正常的养儿育女,都会在润物细无声的培育中,将自己的儿女养成了啃老的成员。而她,却在电影结尾的时候选择上路去杀那位疑似凶手的痞子大兵,有没有想过她无论成败,她儿子都会在心中倒掉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本来是具有父亲的形象的。

女权们以为的大爱,其实到了子女那里未必得到正的结果。不如放下架子,好好享受生活,一世做个好女人。影片中告诉我们的是,男主人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在女儿死后离婚,并跟一个十九岁的美女大谈恋爱。所以才导致了女主的不得不上位。女权是谁造成的呢?

这一切都是自作孽。

不置身其中,你不会明白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那么做。这个电影对于情节控来说,并不完美,故事结构不完整。但是处处透露着人性的拷问,从而也弥补了一些不足。比如,被从二楼抛出去并被暴打的广告商,在同一个病房遇到了打他的警察,却在内心无比纠结无比痛苦是否要报仇之后,递上了一杯橙汁。所有人都会说,换成自己,不趁机把警察暴打一顿才怪,而这么安排正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出乎你的意料,而又对后面结尾处的一笑不知道会不会泯了恩仇做了铺垫。

而仇恨,真的可以化解吗?

非也,有时候仇恨是一个人活着的最好的证明。中年丧子(女),对于一个女人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而找不到仇人的迷乱与荒芜几乎让人绝望。绝望之处,总会有一丝光亮照射进来,这丝光亮恰恰给了她们活下去的勇气。

整个故事似乎在讲述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告诉人们仇恨总会在某个节点慢慢消退,世界和平才是王道。

可能,有些仇恨永远也无法化解,只有真正身处其中的人才会理解。旁观者们的心态无非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那么多的情节都是政治不正确,却在整个主旋律上开始了政治正确,这个矛盾的编剧,这个失败的女权主义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