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偶像计划:年轻的肉体不只有荷尔蒙

2015-11-13  本文已影响1998人  hiStarter

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所处的时代。他的命运恰似一朵长河里的浪花,无论是他的欢唱还是他的低吟,都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他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未来,也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体发出的音符,总是淹没在宏大的主旋律之中,只可能与之谋求和谐而不可能与之违拗。

他读高中时流行音乐势如破竹,声势挟裹,他亦未能避免,那时候开始喜欢周华健、周杰伦、梁咏琪、梁静茹。喜欢所以憧憬,梦想成为同样优秀且闪闪发光的人。但是像大多数家庭一样,在选择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选择实现爸妈的梦想这件事上,没有选择权,只有执行力。于是当时小屋里的自弹自唱也只能成为青春尾巴上略微遗憾的回忆。

这个“他”就是我们今天采访的主人公『偶像计划』的创始人兼CEO——何怡。通过他的讲述,看看这个未来的“艺人孵化器”如何弥补当年的遗憾,又如何为当下的年轻人新兴的“平民造星”、“偶像养成”的平台。他希望你的梦想不要输给客观环境,你要做你人生的国王。

年轻的肉体,在这里,不只有荷尔蒙,还有不可多得的闪耀和永不变奏的汗水。


hiStarter专访偶像计划:年轻的肉体不止荷尔蒙-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偶像计划』创始人&CEO,何怡。在hiStarter上的自我介绍是:颜值奇高的CEO。85后。

▲『偶像计划』制作总监,范平灿。上海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 CCTV电视台经验PPTV节目主持人。90后。

hiStarter:当时为什么会选这么一个专业?

何  怡:被骗了!(编辑注:此处应有笑声=-=)

hiStarter:您之前说在创办『偶像计划』之前有很多“暗黑历史”,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之前的之前的工作经历吗?这些经历对现在创办『偶像计划』有什么帮助?

何  怡:我是04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刚进入学校的第一年就开始创业,是跟着大学的学长一起,我们一起在学校做了一个团购网,名字叫象牙塔团购网,十年前的团购和现在的团购差别很大。当时的模式是我们把大学周边的商家都地推一遍,然后让它们入驻我们的平台,然后我们再做会员卡扫楼发给学生,学生到店消费的时候可以出示这张卡,可以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可以返现或者打折,这是我第一段的创业经历。

后来我们又在学校里自己做了一个二次元社区,就是有字幕组,有论坛,有BT下载,有视频网站,它一直存活到现在,后来这个社区和一个叫技术宅的社区形成了合作关系,技术宅项目的创始人也是现在『偶像计划』的运营总监,这个社区发展到现在有100多万的会员,每天有五六万的日活(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它也是我们『偶像计划』上线时种子用户的重要来源。

毕业以后我去日本工作了三年,从日本回来是2001年,那会儿回来也是受到交大一个学长的“引诱”,跟他一起创业,所以我就跟他做了上一家公司,是做企业服务的,主要专注于4A公司,传媒公司和广告公司这个领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些整体的软件和硬件的解决方案,这家公司拿到了天使和A轮,现在发展的还不错。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就从那家公司退出来,趁我还处在年轻的尾巴,可以做一些我真正喜欢和热爱的事情。

hiStarter:能用通俗简单的话来介绍一下『偶像计划』吗?

何  怡『偶像计划』是一个帮助年轻人实现他们明星梦的平台。现在的社会,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明星梦,尤其是学生时代,很多人追星潜在的意识是我也想成为那样一个人,一个可以在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一个人要是想实现明星梦,要么去考艺校,要么加入经纪公司参加偶像组合的海选。但是这两条路都非常窄,所以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而『偶像计划』这个平台每天都用自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上展现,每个入驻『偶像计划』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展示他们自己,他们的音乐、演绎、舞蹈……各方面的才华,然后让粉丝去检验他们适不适合这条路子。同时我们会建立一个良好的筛选机制,把有人气的、才艺方面比较突出的筛选出来签约并引导到我们线下的基地去进行全方位完整的培训、包装、出道、推广。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让粉丝参与到“造星”的过程中来,因为在传统的娱乐工业和粉丝经济中,粉丝的参与感其实是很弱的。举个栗子,假如你很喜欢周杰伦,你追了他很长时间,为他花了很多钱,但你没有任何参与感。因为他所有事情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你想见他见不到,你想跟他握手,跟他说话,哪怕离他近一点,这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养成式的造星当中,用户能有非常好的参与感。

你花钱买他的周边,看他的小剧场,支持他的每一步的成长,你想见他和他握手说话的时候就能做的到。那我觉得现在到了娱乐产业该改变的时候了,不再是以往的渠道和资源的高度集中,而是互联网它把渠道和资源分散,只有粉丝喜欢,有参与有成就感的东西才能造出未来一个真正的明星和偶像。

hiStarter:为什么会起名叫『偶像计划』?

何  怡:当时也是拍着脑袋决定的。我和我的合伙人在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个词,“计划”这个词有一种“我”在过程中的感觉,而不是传统的那种强推的赌博式的造星方式。“计划”更像是一种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粉丝可以参与到其中,可以追踪到他们每一天的成长,当时就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个词,就觉得特别好,就一直用到了现在,也得到所有的粉丝也包括我们的练习生的认可,非常棒。

hiStarter:为什么会想做这样一个平台,有什么契机?

何  怡:其实我一直都是AKB48的核心粉丝,这么多年我一直非常非常喜欢其中两位成员,她们是典型的粉丝养成式的明星,那么在中国的代表就是TF boys。去年年底,我觉得泛娱乐正是一个风口,是泛娱乐崛起的一个信号,尤其是粉丝经济,养成式造星。正好我们也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就想去尝试一下自己热爱,比较看好的事情。我创业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这件事非常非常热爱和感兴趣,否则我不会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hiStarter:练习生申请条件有年龄限制,在6—20岁,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年龄段,是因为可塑性强还是什么原因?

何  怡:其实是我们有点二次元,脑洞打开随便写的这句话,让用户觉得挺好玩的,就尝试一下。但实际上目前我们的练习生年龄是在15到25岁之间。15岁以下的孩子大多还在读小学和初中,他们的心智各方面不是特别的成熟,很多事情他们没有想清楚,可能今天很有冲劲很有热情进来了,过了两三天又觉得很累,吃不消,就会退出,这对我们平台的资源是一种浪费,对粉丝的感情投入也是一种浪费。

25岁以上的人我觉得更多的被现实所束缚,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的这种压力,很多人即使有梦想,不会有进下一步的动作。但是15到25岁之间的很多高中生、大学生的梦想不仅是出自己的单曲专辑,加入某个偶像组合,还要成为一名艺人,靠这个成为自己的职业,我要为此付出我的青春,所以这个群体是我们重要的目标客户。

hiStarter:『偶像计划』造星分成哪几个步骤?

何  怡:首先第一步就是入驻我们的平台,我们会提供一个系统化的课程,我们会有经纪人带着他,告诉他们该发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跟粉丝互动,有点像唱吧,秀场里面的主播,不过他们更多是展示他们的才艺和自身的成长。

其次是在他们秀的过程中会有和粉丝的互动,粉丝会对他们进行打赏。这是我们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些打赏的本质就是金钱,这些钱都是练习生出道的一个资金。

出道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做为一个艺人,如果我是一个平面模特,就要有有一套很棒的写真,如果我是一个歌手,我就要有我的单曲和专辑去出道,如果我是一个偶像组合,就必须有我们的MV,或者有小剧场的公演,『偶像计划』是可以完成这样一件事情的。

hiStarter:由『偶像计划』制作团队来设计培训课程,然后练习生去根据课程完成度、打分高低去决定下次进阶与否。那么这些制作团队都是什么样的老师,他们会怎么去设计这些课程?

何    怡:目前我们公司主要由三个团队组成,一个是产品团队,开发我们的APP,技术、设计等等,第二个团队是运营团队,更多的就是我所说的经纪人团队,他们会告诉、引导、管理这些练习生,第三个团队就是我们的制作团队,他们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个班底,他们知道艺人培养的过程,他们把它编排成一套具体的课程,先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基础,根据他们自身的特长再向相应的方面发展。

hiStarter:您说到对于平台上有潜力的新人会直接签约,输送出去做进一步培训,并且每个练习生都会有一个顶点获得足够多的露出机会,那怎么去界定这个潜质以及顶点?

何  怡:我们的机制还是相对比较灵活的。衡量的重要标准包括内容的质量,粉丝的增长和粉丝为他付费的能力,各方面的综合指标。

hiStarter:偶像计划现在有什么样的签约和输送资源提供?

何  怡:目前我们第一批已经签了有七位练习生,他们线上的活跃,跟粉丝的互动,证明了他们有足够的潜力和达到了出道的标准,这里面有小鲜肉,萌妹子,他们正在我们上海的第一个线下基地培训,他们十一月份将形成一个组合到韩国去出道。

我们基本上跟国内的很多发行渠道,比如说音乐台,腾讯音乐、虾米这些互联网音乐发行渠道……全部建立了合作关系。只要我们的出道的内容一做好,全部会被收录、上架。好的内容我们还会争取到首页的推荐位。另一方面就是创作资源方面,这边我们已经跟日本、韩国包括国内很多音乐工作室,平面工作室以及艺人的培训工作室,建立了非常通畅的合作通道。如果我要推一个人,想做做一个单曲,我现在就有一个团队为他作词、编曲、录音、修音、发行,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运作流程。基本上我们的前端也就是创作以及后端发行,都已经全部连接起来了。

hiStarter:偶像计划现在有多少用户?

何  怡:我们实际上线时在今年六月份,因为前半年在研发,现在上线四个月,大概100多天的时间里面,已经拥有了50万的粉丝用户,我们平台上的萌妹子、小鲜肉、练习生已经有超过500个人。

hiStarter:现在接触的练习生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小伙伴?

何  怡:毫无疑问,学生。以15到20岁之间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他们喜欢音乐,喜欢唱、跳,被TF boys、EXO、少女时代、AKB48严重的洗过脑,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明星梦,都憧憬着可以登上舞台,有自己的作品,可以成为一个艺人、偶像。

hiStarter:被选拔出来去线下训练的练习生的学业课程怎么办?

何  怡:韩国的很多造星公司并不要求你放弃工作或学业,全身心的训练,更多的是白天该上学的上学,该工作的工作,下课以后,每天下午五点到十点左右去集中训练,当然在出道前的一两个月会脱离一下工作和学业,进行全封闭式的训练,但是在出道前几年成长的过程中,学业很梦想是相互平衡的。国内的话,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你去追求你的梦想没什么意义,所以就是一种非0即1,非黑即白的这心态。

我们现在运作的模式就是,他们白天该上课的上课,下了课之后这些孩子就会到我们的线下基地来,每天五六点到八九点训练,周末全天的训练。我们努力创造一种新的机制让年轻人在可以满足他们基本学业的同时去追求他们的梦想。

hiStarter:『偶像计划』与传统艺人培养公司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何  怡:他们是在赌博,所有经济公司都在想,下一个TF boys怎么造出来,但是他们没有理论和方法,就派星探非常人肉和低效率的去找人,他们拍着脑袋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觉得哪个人可以,然后封闭雪藏好几年。但是在『偶像计划』,互联网线上的部分,未来可能有几千甚至几万的练习生,他们在我的线上每天零成本的试错,和去检验适不适合这条路。我会把粉丝所喜欢的和所有的苗子在我的平台上数据化,未来我是用大数据的方式和集中式资金管理的方式来造星,我的优势是在『偶像计划』流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一家经纪公司都会有合作的意愿。

hiStarter:『偶像计划』针对练习生是收费的吗?你们自己如何实现盈利?

何  怡:不收费,完全免费。盈利是靠粉丝经济和艺人的价值。粉丝经济初步体现在我们平台上的粉丝会付费,去支持自己喜欢的小偶像,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好的现金流,线上作为一个漏斗,它筛选出来的人,经过我们的签约,重新包装再推出去,他逐渐成为一个正规的艺人,他视频的版权收入,音乐版权的收入就是我们未来重要的盈利模式。

hiStarter:『偶像计划』平台上的练习生都是日系的萌妹子,会不会共性太多而缺少特性呢?

何  怡:首先为什么挑选这个风格来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我们的竞品在这个环节都没想清楚,很多竞品认为他们手上有很多模特和show girl的资源,一下子导进来,粉丝就哗啦啦的来,这个想法完全是错误的。所谓“养成”,这个人开始的时候就是低基础或者零基础的,我养她,今天她比昨天进步了一点,明天又比今天更进步了一点,我才有养成的欲望和成就感。

所以选人的风格是决定了我们运营上是有一定的考虑和门槛的。日系风格是因为AKB48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可爱软萌傻白甜妹子的目标用户非常精准就是宅男和屌丝,所以我们起步的阶段是以精准的用户为目标,以后我们的品类会逐渐扩张,早期如果我的社区里有太多不同风格的人,也会造成我们运营商的困难。

hiStarter:觉得『偶像计划』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

何怡: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做一件特别有情怀,但是又特别现实的一件事情,有情怀是因为我在帮助更多的人来实现他们梦想,很现实的事情是第一天我就会让我的粉丝掏钱,而且我会强化这里面的付费,不能光讲情怀而不讲现实的部分。

hiStarter:现在融资到哪一轮了?

何  怡:A轮,金额暂时不能透漏。

hiStarter:听说融资过程非常的艰辛,有什么经验可以谈吗?

何  怡融资就跟谈恋爱一样。我跑完一圈之后有深刻的体会,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听懂,或者他脑子里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我们做的事情和人有些不对路子,那么聊的再多也没有意义。有一些人,他上来就很有感觉,不用聊特别多,也会有很快拍板。有一些创业者就很想要一些机构的钱,因为那家机构名声特别大,如果这家机构和他谈崩了就会怀恨在心,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他应该找懂他,愿意支持他的人,而不是找他喜欢的人。

hiStarter:团队现在有多少人?

何  怡:规模在30人左右。

hiStarter: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何  怡:我是里面年纪最大的,这是我每天最深刻的体会,他们都很年轻,除了几个技术成员是85后之外,基本上是90后,所以我压力非常大。

hiStarter:都有什么样的特质?

何  怡:我们选人的特质就是说本身就是粉丝,他在追星,比如喜欢AKB48,喜欢EXO,喜欢TF boys这种,因为如果喜欢,就会天然的知道运营的点在什么地方。

hiStarter:招人会亲自面试?

何  怡:对,每一个人都会亲自去面。

                                             采访后记:

周六,我们来到『偶像计划』的线下基地,正赶上七个孩子们的周考汇报。这七个人的小团体,年龄最大的是队长,93年的。但是尽管年龄小,却丝毫不娇气,听现场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昨晚几乎每个人都是通宵熬夜排练。后来总制作人对他们说出:“没有通宵排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时,我对这些孩子在自我介绍时谈到自己梦想时脸上绽放的兴奋、期待,对梦想的渴望,多了一层理解。

▲看完『偶像计划』练习生的基地周考汇演后,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

前些天闲逛豆瓣偶然收获一部2006年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随便看了几集,颇有感触。有这么两段台词深得我心:

“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的故作坚强。”

“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的前途,或者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可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和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这两段话,我想送给此刻还在1933老场坊线下基地训练的『偶像计划』的练习生。

                                                            本文为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