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喜剧线上训练营

即兴演员不是魔术师|一凡为你领读《喜剧的真相》09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26人  胡一凡_非暴教练
即兴喜剧

这一周,我们一起共读《喜剧的真相|即兴表演手册》一书,作者是美国三位即兴喜剧领域大师,夏娜、德尔、霍华德。这本书也是美国教授即兴喜剧的教材,由李新老师翻译并于2016年出版,是学习即兴喜剧的必读书,经典,我是强烈推荐。

许多综艺节目都借用了即兴喜剧的形式,这说明它很受欢迎,但在互联网和图书市场却很难找到学习资料与交流社群,或许是人们还没意识到即兴喜剧除了看着好笑,其实还有更加重要的价值,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嗯,一个特立独行且正确的机会,你懂得。

本文是用我自己的话介绍书中第9章的内容,还有一些感受与思考,肯定对你有帮助。


9 环境意识

制造环境和道具

每个人都有感官记忆,可以唤起记忆中的声音、影像或者味道。比如,牙医的电锯声,青草的气味。

即兴演员要学会利用这些线索,方法很简单,所有感知都原自大脑深处,一旦即兴演员学会在脑海中触发这种视觉意象,他就能为观众创造环境了。

这里指的是这么一种现象:有一定距离的报纸上,你刚好看不清新闻标题,但当有人告诉你是什么字之后,同样的距离你就能看得很清楚。听到一首歌也是这样,你开始可能听不清唱的什么歌词,但看过歌词之后你就能听清楚。

当舞台上的演员看到了周遭环境时,观众就能通过该演员的眼睛看到环境。

坚守场景

即兴演员必须坚守他们创造的场景,因为毁灭和创造同样简单。

如果精心创造了一个场景,人人都知道每个想象中物体的准确位置,却有一个人横穿桌子,就会毁掉整个场景,让观众瞬间凌乱,这是一种最常见毁掉真实感的形式,是即兴表演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

演员要留意场景中被创造出来的物体,仿佛它们真的存在一般,你相信它们的存在,它们就是真的,如果他们不能百分百坚守场景,就什么都坚守不了

很多即兴新手会做特别牛的事情,它们会像魔术师一样,让杯子出现又消失,让电话变大又变小,他们可以穿越墙壁、桌椅……

演员所处的空间是六维的,上下、前后、左右,有无数的东西都能产生特定的感觉。很多人都赞同这句话:

生活中,你吃下去的东西定义了你;剧院中,你所做的动作定义了你。

想象环境道具经常能拯救一个一时卡壳的演员。

说清楚点

做选择时越具体越好,细节会让事件和人物更具体。“把番茄酱递给我”,就不如“把海因茨番茄酱递给我”

书中介绍了一个“含糊帝”的形象模型:

我是含糊帝,我有工作!
在哪儿?
在商店!我会干活!我现在得去个地方,我是含糊帝!

选择越具体,越容易和后面的场景产生呼应,演员们也必须有这个呼应的意识。在后面的中,如果再次出现海因茨番茄酱,那就属于前后呼应。

利用环境制造张力

有演员经常犯一个错误,动作已经很明白了,还在用语言反复解释。事实上,对话和动作越不相干,场景反而越有张力。有很多游戏可以训练这一点,比如:

观众让演员手里动作是在做手术,嘴里在讨论美食。演员们可以巧妙的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比如一边切开胸腔,一边谈到栲肋排。

有一个练习可以鼓励初学者发掘环境的可能性,并学习使用环境道具。

创造一个东西,说一句台词

练习是这样的,两个演员开场,发现一个道具就做出相应动作,同时说一句毫不相干的台词。两个人的动作有相关性,说的台词也是在讨论同一件事,但动作跟台词没有关系,直到最后一刻,营造出的场景动作与台词才相呼应。

【案例】
两个女演员推着独轮车,拿出各种工具与材料施工,她们在讨论地铁中有人抢劫项链的新闻,最后她们感叹现在越来越不安全,女性只有自己保护自己,这时候她们也建造起了一堵围绕自己的墙。

挖掘信息

集体性视觉创造:乞灵

德尔创造了一种“乞灵”练习,方法是这样的。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创造出一个神,分为三步:

完成上面这些设定之后,把这个神的形象牢记在脑海之中,并运用在之后的作品场景中。

“集体创造画面”是祈祷练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不仅限于创造一个神。人性,譬如贪婪或美德也可以这么处理,如果一个团队将一种人性角色化,那么演员就可以成为该角色,并受到它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它挂在嘴上。

很多相当成功的乞灵是对日常用品的夸张化处理,譬如放大上千倍之后的铅笔和梳子,也是分为三步,描述它,与它对话,膜拜它,还可以加上第四步“成为它”。

乞灵游戏是长篇哈罗德即兴剧很好的开场,因为它能从简单的观众提议中发散出非常多的场景和角色。

譬如,一支铅笔被乞灵,从它的物理特质中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卷笔刀痕可能延伸出一个神经质的角色;橡皮头比一般情况磨损更快,可能意味着这个人经常犯错,或者是一个永不知足的完美主义者;铅笔上的“二号”标签可能让人想起标准测试,而“红色”可能意味着负债或者拼写错误。

【案例】
“乞灵香烟神”,这次乞灵推进了一个关于女权主义(以维珍妮女士香烟为标志)、一个控制狂以及一个不论何时出现都能让朋友不适的人的多个场景。

这个游戏看着挺难的,当我和小伙伴真正练习的时候发现其实很容易也很有趣,所谓的“描述它、跟它对话、成为它”不就是转换视角吗?先用第三人称描述它,以狗为例,先描述外在特征或者讲故事,接着用第二人称与它对话,这是继续丰富信息,最后用第一人称成为它,自己是狗,要把之前不同视角发展出来的信息关联起来。

乞灵游戏有什么用呢?下面是我的几点个人体会:

1、作为开场游戏或者场景中间游戏,这个可以丰富延伸主题核心元素新信息,这一点可以理解为乞求灵感。

2、这个也可以作为正式即兴表演时的一种场景结构或游戏模式,也就是通过这种游戏模式就可以组织出一场即兴短剧,或者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3、这个也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应对大脑空白的对策,通过切换不同的视角,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新信息,这样不但丰富了人物、剧情和整个故事,并且最后还可以非常轻松的表演出来。

4、可以具象化,丰富细节,可以抽象化,提升主题。除了变换视角,还能切换时空,观众给了一个建议,我们可大可小,我们可以去过去可以到未来。

5、乞灵也有点灵的意思。也就是万物均可赋予其灵魂,这样一来剧场中的一切都可以活过来,都可以参与到我们的即兴创作之中,想一想好莱坞动漫中,经常出现的一切有灵生命翩翩起舞的画面。

6、在书中原版游戏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膜拜他,这时候是庄严神圣的,把对象当做神,用特有的谦词祷语去膜拜,去赞颂,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仪式,唤醒集体潜意识,然而这里有多神圣,那与前后的对比就有多荒诞,这是喜剧效果的来源,这颇有点后现代的解构作风,这也无声的证明了它的艺术价值。

塑造角色的方法

角色动机

保罗·希尔斯

让角色和你的特征和你头上的硬草帽一样清晰可见,无时不在。

想演好一个角色,阴阳怪气的说话和一身雷人的服装不过是附带的装饰品,一个真正的角色,是由演员自己以及一些角色附加的视点、设定或者态度所组成的,这个附加的视点会驱动角色某种特定的反应。

在工作坊中,一个叫“秘密”的游戏展示了设定是如何让角色更加立体的。

秘密

每个演员都拿到一个写着秘密或欲望的小纸条,这可能是该团队提前准备好的,这些内容包括:

两个演员各自选一个秘密展示给观众看,观众看,但演员彼此并不知道,观众会给出一个与两个秘密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地点。两个演员照常建立一个场景,牢记这个各自的秘密,表演时演员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受到角色设定的驱动,变得不同寻常。

不要试图去发现对方的秘密,以自己的秘密为中心去表演就好。

【案例】
“我打算自杀”、“保龄球馆”

角色塑造是非常实用的技巧,在一次哈罗德长篇即兴剧中,你可以扮演好几个不同角色。

总结

本章要点:

这一章介绍了三个游戏,通过这些游戏你就可以掌握本章要讲的内容:

再回到本章的标题——环境意识,用这个可以将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先是讲了如何创造环境与场景,方法就是利用感官记忆;接着提醒我们要尊重创造的这一切,道具和环境要“件件有交待、处处有着落”;接着进一步强调物品的细节;再接着是发掘环境的更多可能性,创造一个东西,说一句台词;然后是乞灵游戏,从观众一个简单的提议之中创造出许多场景和环境元素;最后是秘密游戏,学会角色设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