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韩国·韩剧日本の纪行旅行·在路上

汉语的强大超乎你想象

2017-08-27  本文已影响1101人  行走天地间的大眼驼

日语,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那个时候电视台电台经常会有日语讲座。随着两国实力的接近和蜜月期的结束,日语在国内已经不复当年的火热。

尽管如此,由于地道战、地雷战还有近年来一些抗日神剧的影响,大多数国人还是会说几句,偶哈有,阿里嘎多,八嘎,开路,米西米西这些的词儿。

其实我们周边的几个儒家文化圈的国家,汉字几乎是他们几百年来历史的唯一见证。去韩国日本的博物馆看历史,他们的史书几乎都是用汉字书写。离开了汉字,就相当于割断了他们与历史和文化的血脉关联。

关于韩语和日语,我多说几句。韩语和日语比较类似,他们的发明和出现,最早都是为了标音,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的汉语拼音。区别在于,最早时,日本人是用汉字作为音符,拼写日语。把汉字当成汉语拼音使用。而韩国人由于路路相通,受到中国影响最为深刻,韩国几乎所有历史典籍都是汉语书写。在去汉化之后,废除了汉字教育,韩国小孩到了自己的图书馆博物馆,已经是一脸茫然。

大家看过汉字正体字的都知道,那个笔画和结构非常复杂,特别不适合快速学习。由于日韩两国古代通行汉字,导致文盲率特别高,官府贴个告示都没啥人能看的明白。汉字只是少数上层贵族和知识分子使用的奢侈品,大量百姓没法看书认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拼音文字的韩语和日语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韩语是15世纪朝鲜王朝明君世宗大王发明的,但是在长达四百多年里,只作为下层和妇女学习文化的标音使用,上层还是使用汉字。到了甲午之后,随着宗主国的移位,韩语拼音才成为主导。

日语至今留存有大量汉字,经常用的就有几千之多,而且经过考证,很多汉字的读音就是古汉语读法,越早出现的词汇,读音与汉字就越像,比如老师叫sensen,基本与汉语的先生是一个发音,比如将军叫xiaokun,基本与将军也是一个发音。

这让我想起一个事。在日本,我看到大学校园里有很多没锁,毕业生抛弃的自行车。于是找到了门口的保安大爷,希望能够认领一辆别人丢弃的自行车。日本扔自行车之类的粗大物品,要单独花钱买垃圾票,所以很多人就把车子直接停在校园或者路边,不再来取。

鼓了鼓勇气,到了岗亭,找到大爷搭讪。可是大爷只会一句英语。哈喽完了之后就全靠比划,可是怎么比划,也表现不出我想不花钱弄辆自行车回去的猥琐想法。

于是,我祭出了绝招,手写。拿出了纸笔,开始在大爷的值更记录本上写起来。“无料,无主,自耘车,付”,几个字一写出来,大爷就明白了。然后俩人就这么写字交流,也是其乐无穷。原来我们有这么多文字都是相通的,即便我们读音不同。

撩着大爷,我内心很兴奋。在这个国家,写着自己的文字与人交流。其实什么是文化文明的力量?什么是汉语的力量?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在东亚在世界如此骄傲。这就是原因。

除去几千个常用的汉字,对于在大和族词汇里和汉语词汇里没有的词,日语中最多的词汇,也就是直译过来的英语单词。这与日本明治之后全面脱亚入欧全盘西化有关系,更与自身文化的消化能力有关系。比如西方舶来的taxi,日语叫塔库西,hotel叫吼太撸,toilet叫偷一列,television叫泰利必。如果不清楚来历,你会非常难以理解这些词汇都是何种含义。(当然,日本人着这样的翻译习惯,也造就了知名的日式英语。后面我会专题讨论。)

相对而言,中国人特别不喜欢音译,西方舶来品和外来词汇在中国,很少音译。基本都是意译,音译的也都很形象。比如taxi,我们形象的称为出租车,用于出租的汽车。Hotel形象的称为宾馆,来宾住的馆舍。Toilet更是叫厕所,也就是旁边那间用来方便的地方。

我们汉语仅有的一些音译的词汇,也都非常形象。比如sofa叫沙发,一听就是很柔软舒适的感觉。比如纳粹秘密警察译作盖世太保,一听就有邪恶的意味。

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之强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蒙古族、满族,在入主中原之后,都不自觉地完成了汉化,大量文化语言被同化并吸收。

这些年来,英语词汇也在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可是我们总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对应词语,并且总是能够被完美的消化,融入我们的语言体系。

这,算不算我们强大软实力的一部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