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成长励志元认知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10人  如颖随行育儿经

文/如颖随行

01

大家好,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叫《少有人走的路》,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心理学领域中一本经典书。几年前购此书,就是希望找到能让自己心智成熟的方法,看了这本书后,对自己心灵成长有较大的帮助。

最新的心理调查研究表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问题,这源自我们的本性,对问题或困难天性比较爱逃避,但是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自动解决,反而反馈出我们的心智不成熟。

那为什么一定要让心智成熟呢?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人感到生活的焦虑,工作压力剧增,身心疲惫,还要照顾孩子脆弱的心理成长,如果没有一股力量去抵抗生活的困难,我们就会被打失败。

据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 万人,每年平均自杀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三。

拥有心智成熟,才能让我们在人生中对痛苦和快乐学会选择,让我们能更好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被生活所打倒,从而笑看人生。

那什么是心智成熟呢?本书作者说就是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找方法去解决它。

本书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他是美国卓越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及精神科医生。哈佛大学毕业后,随军队驻扎过冲绳岛,反对过越南战争,开过自己的诊所、写书、演讲,在美国非常有名。他一生出版了10几本书,《少有人走的路》是系列书籍,一共有三本,一本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本是勇敢地面对谎言,还有一本是与心灵对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被称为是人类心灵治疗方面的开山之作,所以口碑相传,成为人人必读的一本心灵成长书。

这本书是派克根据自己多年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学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在书中提出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分别从方法、动力、信仰和力量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辅以大量的案例进行说明,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著作,因为这本书,让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下面将会从三方面对这本书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部份是:要想心智成熟要学会自律

第二部份是:自律的动力来自真正的爱

第三部份是:为什么说是少有人走的路

02

第一部份:要想心智成熟需要学会自律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份,为了克服人生困难,我们必须不断磨练我们的心智,要想达到心智成熟,派克其实是提供了方法的,他认为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法,就是要学会自律。

那什么是自律呢?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各类痛苦

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大部份人选择逃避,不愿面对它,而聪明的人却会迎难而上。

积极面对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才会带来我们的心智的不断成熟。

而聪明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会自律。学会自律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推迟满足感、二是承担责任,三是尊重事实,四是保持平衡,下面分别讲述。

学会自律,第一要养成推迟满足感

这里先讲个案例,派克说曾经有一个公司财务官来诊所做心理咨询,希望派克帮助她解决工作中爱拖延的恶习。派克带着她从人际关系到对老板的态度等各方面询问都没找到财务官拖延的症结。有一天,他们俩突然聊到吃蛋糕,派克问这个财务官:“你爱吃蛋糕吗?这个财务官说爱呀。派克问,”那你是喜欢先吃蛋糕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呢?。财务官兴奋地说,“当然是先吃奶油,再吃蛋糕。”

从聊如何吃蛋糕再聊到工作中,派克才发现,原来这个财务官每天工作7小时,每天上班第一个钟头,总是把最容易、轻松的工作先完成,然后在剩余6个钟头里,她总是在回避做棘手的差事,派克终于找到了这位财务官爱拖延的症结。他给财务官提供两个建议,第一个是每天上班第一个钟头先做最难的事,剩下的6个钟头,就可以做些轻松和容易的工作。第二个还是像现在一样,上班第一个钟头先做最容易的事情,剩下的6个钟头只能在痛苦中选择,派克让财务官自己选择,财务官一下就看清楚了问题,果断地选择了第一个建议,就是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先做那些最困难的事,在余下的6个小时时间,她的工作就变就得轻松和容易了,当然也没有拖延的问题。从此,财务官彻底解决了工作中爱拖延的坏毛病。

其实这位财务官工作的方式,我们很多人也有类似的习惯。而仅仅是重新设置了痛苦和快乐的次序,就可以解决我们的困难,所以说,推迟满足感,就是让我们学会选择,选择是快乐多,还是让痛苦占剧全部。

再举个众所周知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米歇乐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试验中5到6岁大的孩子面临着是否马上吃棉花糖的诱惑,还是等待研究员回来后可多奖励一颗棉花糖的考验。很多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而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获得了多一颗的奖励。

后来米歇乐经过多年的跟踪发现,当年放弃等待马上吃棉花糖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相对也比较低。而可以等待并且抵制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成绩普遍要更高些,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比如回家先做完功课,再玩游戏。从家长自己做起,养成自律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在爱中长大,相信孩子长大后有心理问题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所以,自律就是养成“先吃苦,后享受”的习惯。让你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欲望,从而带来心智的成熟。

学会自律,第二需要能承担责任

推迟满足感是解决应该先面对问题,后享受快乐的习惯。而面对问题,首先还要判断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算哭着也应该由自己来解决,不能推卸责任,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派克在随美军驻扎在冲绳岛当心理医生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年轻军官的妻子用剃须刀割腕自杀了,幸好被急诊送到医院及时抢救了回来。

派克被派到医院为她做心理治疗,到了医院,派克问她:“你为什么想要自杀呢?"

那位割腕想自杀的军官妻子说:”这个地方太无聊了,我在这一刻也呆不下去,你们必须把我送回国,否则我还会自杀的。我在这一个朋友也没有,住在冲绳岛的居民区,一个会说英语的人也没有,你说怎么不无聊?”

派克说:“那你可以驾车去美军家属区,那里有说英语的,可以交朋友呀。”

那位军官妻子说:“我老公白天要开车上班呀。”

派克惊讶地问到:“那你可以白天送你老公上班后再去呀。”

这位军宫妻子无语地说:“我们的车是手动档的,我不会开。”

派克更奇怪了:“那你可以去学习呀。”

这位军宫的妻子终于忍受不了,大声地说到:“天,在这里学开车,你一定是疯了。”

所以说,这位军官妻子就是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她宁愿自杀,也不去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唯有逃避是她能想到的解决办法。

派克说,求助心理医生的人大多数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神经官能症,就是问题都怪自己,强加责任。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人常常爱说:”我不应该、我本来可以“之类的话。

另一类是人格失调,患有人格失调的人问题都是怪别人,不愿承担责任。这类人常常把”我不能,我办不到,我做不到“挂在嘴边。

几乎人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这两类症状,所以能正常评估自己的角色、问题,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即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孩子是最容易患人格失调症,遇到打架、抢玩具、打碎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推卸责任,如果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就容易患上人格失调症状。而大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些不正确的养育方式,也极容易让孩子从小形成逃避责任的习惯。家里有1岁多孩子,走路肯定不稳,常常碰到家里的桌子、椅子后很容易摔跤,有时大人认为孩子还小,不是孩子的责任,就爱去打板凳,怪板凳的问题,而没引导孩子去承担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孩子长大很容易形成人格失调型的人,不爱承担责任,都怪罪别人。

所以,父母对孩子树立正确还是反面的榜样,都会影响到下一代成长,会影响到他们的婚姻、生活和事业。

面对问题我们要挺身而出,否则它们会永远存在。就象有位美国黑人作家说的一句流行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学会自律,第三点还需要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是学会自律的第三种原则。事实就意味着是现实,不能虚假,不能自欺欺人。

尊重事实就是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人生地图或认知。诚实面对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

有些旧的思维、观点在头脑中挥之不去,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愿做出调整,最后只能面对更大的问题,被这个时代淘汰。

前不久唐山高速公路取消收费站后,一位36岁的收费员说的一句,“除了收费别的都不会了”。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她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在收费的业余时间还需要再学学其它东西,没有去考虑过社会的变化,有一天是否会被淘汰。所以,我们随时都需要主动去更新自己的人生地图,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要想获得心灵的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就要永远尊重事实,终身学习。


学会自律,第四点还需学会保持平衡。

学会自律是一件苦差事。除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承担自己该有的责任,保留事实和真相,同时还要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多于痛苦,更加幸福。所以,我们需要保持平衡,保持平衡是自律的第四个原则。

保持平衡,就是在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平衡,保持平衡的关键就是学会放弃

派克想起女儿10岁时的一个夜晚,他正在陪女儿下棋,快到晚上9点了,女儿着急着下完后,上床睡觉了。可是棋还没下完,就不断催促派克快点下,可派克还是不慌不忙,思考得很仔细。结果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哭了起来,她说她认输,然后跑上楼去睡觉了。接连几天,女儿都不开心,不愿意与派克说话,派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原来自己又犯了老毛病,爱争强好胜,想要赢过女儿下棋,树立父亲的威望。在当时,这种老想赢一切的欲望,胜过了哄女儿开心的想法,从而失去了平衡。这种失去平衡的选择,只会让孩子与他日渐疏远。

所以,适时选择放弃一方,保持平衡,会让生活更美好。

好,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部份重点内容,要想让心智成熟,可以通过学会自律的四大原则达到,那就是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这四种原则互相影响着。但是,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实践并坚持下去,你一定能达到心灵更高的层次,即心智成熟的愿望。

03

第二部份:自律的动力来源于获得真正的爱

说完这个,我们来继续接着说第二部份。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心智成熟的重要方法。自律这么重要,为什么还有些人不能学会自律,老是逃避问题,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呢?那些能做到自律的人又是什么原因呢?

派克说,能学会自律的人,都是因为拥有了自律的原动力,获得了爱。生活中的爱有很多种,有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有母爱、父爱、有情人之间的爱。派克解释说,自律的原动力爱不是一般的爱,它是能够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这才是真正的爱

所以说,我们要分辨出那些是真爱,那些不是真爱。派克指出坠入情网的爱不是真正的爱,那只是一种性冲动,这样的爱不会持续太久,甚至有些人过了热恋期后,会责怪自己怎么会爱上这样的人。依赖性的爱也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自由选择,而不是依赖谁才能活下去。自我牺牲的爱也不是真正的爱,这个是打着“爱”的幌子,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没有把对方心智成熟当回事。

派克举了一个例,有一位牧师对家人很好,什么事都不让家人做,但是却让妻子患有慢性抑郁症,两个儿子大学辍学,整天无所事事。这位牧师很苦恼,就带着一家人来接受心理治疗,牧师不相信家人的病情与自己有关,他很苦恼地说:“我尽心尽力去照顾我的一家人,每天为他们操碎了心,怎么还是我的问题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在派克的指导下,牧师学会了放手,让妻子和孩子自己独立,让他们自行承担责任,不再是有求必应,一段时间后,没想到牧师家人起了很大变化,孩子找到了工作,妻子的心灵也获得成长,牧师本人也感受到生活效率的提升,感到了人生的快乐。

所以说,牺牲的爱,过分的爱,还不如不爱,只会让爱的人失去自我,失去心灵成长的机会。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能让人拥有独立的人格,获得心灵的成长,会倾听、会关注爱的人,教他学会坦然面对死亡,找到自我的爱才是真爱。

真爱就让自己和他人获得心灵的成长,这样的爱才能为我们的心智成熟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学会自律,以积极心态面对自己的问题。

04  

第三部份:为什么是少有人走的路

下面我们来说说最后一部份。为什么说这是条少有人走的路。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心理疾病,为什么有些人哪怕是受了小挫折,也容易轻生,而有的人却经受最大的打击,也不会自寻死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派克说,可能是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就是你的潜意识,这个你所知很少的内心中的”自我“,在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

什么是潜意识?这个神秘的领域如何解析呢?派克解释,潜意识就象平常我们的梦境,是潜意识存在的一个很好的证据,弗洛伊德对梦境做过很多的解释,后来被应用到心理治疗中,成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为了去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真实的自我。

为什么潜意识有这么重要呢。举个例来解释下,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区域,意识就是专门用于指导大脑一些常规而不具有挑战的行为,意识具有思考的功能,当大脑遇上了挑战的行为时,大多数人的意识就会选择逃避,意识就跑掉了,剩下大脑的潜意识还存在,潜意识是不具备思考的功能的,它就是些早已熟知的原始知识,心智成熟就是更多将你潜意识里的知识提取或转移到意识中去。

所以,派克说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塑造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思维的能力始终有限,潜意识才会看清真相。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就是聆听潜意识的真实状况,让意识的自我接近真实。所以常常成功人士都在说,不忘初心,初心就是来自你心灵中最真实的呼喊。

派克认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比意识思维更“聪明”的部份,他称它为“潜意识的智慧”,我们要让心灵成长,心智成熟,其实就是培养或提取自己的潜意识,让潜意识进入意识,得到心灵的变化。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派克认为要想获得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潜意识的觉醒,因为这条路即需要自律,又要获得真正的爱,还有获得神秘的力量,很少有人成功,所以这是条少有人走的路。但是,也不要忘了,派克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成长的潜力,只要我们勇于挑战,就最终能找到自我,达到新境界。

05

说到这里,今天这本书的内容就介绍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共讲了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要想获得心智成熟,需要学会自律,学会自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原则,有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第二个重点是:自律产生的动力来源于获得真正的爱,这跟家庭、父母的爱很大关系。要获得真正的爱,就是要让自己和他人获得心灵的成长,让自己得到完善,才有爱的力量,否则都不是爱。

第三个重点是:走上心智成熟这条路不容易,要学会自律、获得真正的爱,有信仰,还有重要的精神力量是潜意识的转移,这条路不容易到达,所以说是少有人走的路。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解释了为什么这是一趟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让其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我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绝非仅仅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放弃真正的自我,如果这样,我们就无法进入爱的至高境界。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也不是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呼唤。

M·斯科特·派克的这本《少有人走的路》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派克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人一生其实就是心智成熟之旅,是一种特殊的进化模式,可能需要毕生的精力才可能完成,心智越成熟,就越能察觉自己的懒惰,越能自我反省,也才越有成长。

心智成熟这是一条长长的旅途,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书目之021:《少有人走的路:心灵成熟的旅程》[美]作者 <M.斯科特·派克>

说书稿01

以往好书分享

这是我读了两遍以上的书,能维持长久婚姻的指导书

让婚姻甜蜜,你需要掌握《爱的五种语言》

你的家有没有伤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