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的浪漫

2022-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热情的阿哉

我差不多十岁的时候,家里买回来一碟《三国演义》的DVD碟片。
十岁的暑假宅在家没事,一遍一遍的看三国。
看到赵云七进七出,顿时胸中激荡。看到诸葛武侯在五丈原跌落扇子,《哭诸葛》的歌声响起,不禁潸然泪下。
三国里的人物故事,是小学时最爱和人聊的。

后来不爱聊了,因为这太普通了,四大名著,又有几个人不知道呢?
这种特意喜欢点冷门的,大概是寻求特立独行的心理。
这些年很多喜欢司马家族的,我看到多少是有一些这种心理的。
相比于司马家族的阴鸷,蜀汉实在是一群理想主义的浪漫,尤其在乱世之中,怎能不爱?

受电视剧影响,大多人觉得刘备是一个爱哭的伪君子。
可是一个生来以织席贩履为业,历经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戎马一生,少胜多败,到47岁时依然一事无成,屈于人下,却从未放弃对理想追逐的人,怎么会是软弱的人?
而至于仁义,夷陵兵败黄权降魏时,曹魏都认为黄权在蜀中的家人必然被杀,只有黄权坚信刘备会善待自己家人,事实也是如此。君臣相互信任至此,更别提刘备父子和武侯这对千年君臣典范。
当然非常可以理解现在人们的难以置信,那个时代距离今天已经1800年了,而他们距离战国只有700年。战国时的战争,不加丧,不因凶,不鼓不成列,追击至多五十步。

记得高中时候,有个语文老师问我喜欢孔子吗,我说不喜欢,当被问为什么么时,想了半天,说觉得这个人太过于高大神话了。
语文老师说神话孔子的是儒家后人,他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人,我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
诸葛武侯也是如此,后人把他描述的多智而近妖,导致很多人产生反感于是走另一个极端,说着武侯其实不过尔尔。武侯什么水平,我想经历过的人最能理解: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剧中武侯的人物形象有两副:刘备死前,武侯谈笑风生,脸上总是云淡风轻。刘备死后,武侯就鲜有笑容。尤其是赵云死后,昔日战友都已离去,自己成为了那群理想主义者们最后的希望,燃烧起最后的光。
在生命的最后的六年,武侯对内治理政务,对外六出祁山,政务上培养接班人,军事上招降姜维传授兵法,实在担得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而大概在传授兵法的过程中,姜维除了继承兵法,也继承了武侯那颗复兴汉室的心。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六年,使得一个曹魏的降将,能近乎偏执的去执行武侯遗愿。后主降了仍欲死战,想出幽而复明的计策。

常有人说,蜀汉的浪漫故事是建立在最终失败上的,如果成功,终究避免不了兔死狗烹。
我看历史历来不爱臆测,只看发生的事实。
事实就是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追随你一生。
事实就是为弟复仇,撕毁孙刘联盟,走上几乎不可能成功的路。
事实就是鞠躬尽瘁,含泪五丈原。感慨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事实就是继承武侯遗愿到最后一刻,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事实就是这群初心不改的人,在冰冷的史书上,留下了温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