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艺术品

五彩的历程?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荒唐忆梦

五彩,是我国轴上彩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博物要)一书有宣瓷五彩,深厚堆操“之说五彩一是指用红、黄、绿、蓝、紫等五种彩料,按照花纹的需要施于轴上,经700-800℃的炉火烧制而成,因此属轴上彩。

其特点是创造了轴下青花与轴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它是在唐三彩、宋三彩、辽三彩等低温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其质感像宝石镶嵌一样坚硬,又被称为”硬彩。明清两朝的五彩瓷器,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康照时期。

明代五彩以嘉请、万历时期为代表,以色彩浓艳取胜,讲究大红大绿,纹饰放纵豪放,线条刚劲有力,透视感较差。而康察五彩则以素雅柔和为贵,有“康彩恢奇”之称。由于透视感增强,使得同一颜色中有深漫、浓淡之分,其绘画风格与色调搭配都超越前代。

据耿老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的介绍:按《博物要览》的记载,五彩产生于宣德,但一直苦于未见实物,成为陶瓷史的一大谜团。直到1984年,藏于西藏萨迦寺的一对青花五彩官窑高足碗曝光,并经耿先生鉴定为宣德本朝,才揭开宣德五彩之谜。

青花五彩官窑高足碗

如果将红绿黄釉上三彩作为五彩的早期面貌的话,那么据载景德镇的三彩在元代即已出现,虽然至今我还没见过元代釉上三彩的实物或标本图片。但下图这件釉上三彩八角高足杯标本,从器型特征还能明显看到元代高足杯的特征,而内心的福字纹,则是典型的洪武装饰风格。

五彩的一些典型面貌

从较可靠的实物和标本分析,成化民窑红绿彩主要是釉上三彩的装饰形式,红绿彩为主,黄彩为辅,颜色普遍较为鲜艳。从这个图上其实还能看到少量的孔雀蓝装饰。

弘治民窑细路五彩还是延续了成化的风格,但是从弘治致力于藏品出手131-0171-3004秦先生开始,已经出现了釉上黑彩装饰,这是以往资料所忽略的。

下面这种红绿黄三彩装饰的粗路盘子及罐子,则是弘治与正德的大宗,图案相似的青花红绿彩这一时期也较多见。

这一时期孔雀蓝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甚至成为一些器物的装饰主体。

在明朝前期,民窑五彩主要是红绿黄三色,官窑中做到五色齐备的也只是少数。而到了嘉靖,则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不管用釉上孔雀蓝还是釉下青花,五彩装饰基本都具备红绿黄蓝四个色调了,而且同一色调也开始有颜色的变化。同时,在嘉靖时期,五彩装饰已较普遍,官窑自然不乏精品,民窑精品也直逼官窑,这是嘉靖实施官搭民烧后的直接结果。

而且嘉靖时期比较喜欢在五彩上加饰金彩,一些外销器甚至满饰红彩后又描金,显得华贵至极。当然这种风格与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趣是有一定差异的。

万天时期基本继承了嘉靖的五彩风格,以红绿黄蓝四色装饰为主。

即使如下器彩绘极满的器物,也只是少量出现赭彩或紫彩等的装饰,但矾红却已经明显看到两个色阶。

崇祯瓷器曾经被认为是个空白,如今虽然已经平反,但对于崇祯瓷器的精美多姿与其在瓷器史上的重要地位,目前的普遍认识恐怕还是不够的,以至于当一件精美异常的崇祯瓷出现在面前时,人们常常报以怀疑的态度。

实际上崇祯瓷是开清初瓷器装饰先河的,不论是青花还是五彩,民窑崇祯瓷所达到的高度,是有明一代其他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如下图所示巴特尔家族收藏的崇祯五彩文王求贤盖罐,完全摆脱了图案的程式化,以绘画的形式将故事内容展现在瓷片上,其用彩的自然与随心所欲,几不亚于纸上作画,同时也真正做到了五色齐备。

崇祯五彩文王求贤盖罐

明末还有另外一种瓷器装饰风格,即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的图案相对都比较独立完整,而不是简单的随类赋彩。本人曾收藏的这件瓷器就具有这一装饰特征。整个人物全用青花绘成,而不去考虑人物脸部、衣物、饰品等应有的自然颜色差。

明末五彩经过顺治的过渡,在康熙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可想而知的了,题材丰富,画工细腻,红绿黄蓝紫赭黑等诸色齐备,而且应用自如,色阶丰富,达到了五彩瓷的最高峰。

康熙五彩按是否使用釉上蓝彩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仍延续明代的青花五彩,这时孔雀蓝已极少使用了,釉下青花作为五彩的一色,使用非常频繁。

而随着釉上蓝彩古翠的发明,康熙后期的五彩则主要是釉上五彩了。从下图这个普通的康熙五彩花草盘子,可以感受到康熙五彩的魅力。

雍正以后,由于粉彩的冲击,不但与之相近的五彩、连国瓷青花的产量一度都大受影响,康熙五彩的最强音竟险成绝响。之后的五彩基本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延续和模仿着康熙五彩的风格,维持着这一品种不致终断。

目前所见,国内外收藏的清康熙五彩瓷器为数不少,但以诗、书、画上施黑彩为主要装饰的茶壶,却极为军见,是一件难得的精品,现藏故官博物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