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物化
2019-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Beurself_
在亲密关系里,双方经常通过把对方物化,来告诉对方:你不重要。
比如:“你是什么东西?” “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挣俩臭钱吗?” “你不就是长的好看吗?还有什么本事?”
人们通过情感的疏远,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当人们在关系中感觉不安全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来物化对方,告诉自己对方不重要。
亲密关系中,物化的三种表现形式
物化的本质,是关注人的功能,而不是关注人的内在。
- 经济
一些人反感相亲,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交易品;也有人会专门去找那些爱慕虚荣的对方成为伴侣,认为这样的关系才会稳固等等。
- 颜值和性
当爱变得复杂而不可控的时候,人们宁可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它。
那么颜值就是最简单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毕业院校、工作、收入、年龄都可以成为一个打分选项。
性关系也是一种表现形式,在理想状态下,性是爱的产物,是爱的身体表达,也是爱的深化。可是有时候,性也会被从爱里面独立出来。这时候,人,尤其是女性,就会变成性的物化的工具。
- 陪伴
你可能会奇怪,陪伴怎么会是物化的一种形式呢?
因为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陪伴是有情感属性的,毕竟恋爱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希望有个人陪。可陪伴有时候也是一种物化。
比如,有这样一个人,他谈过很多次恋爱,每次失恋的时候,他都会很快再找一段关系。这段关系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对方,而是他很难忍受一个人,尤其是在失恋这样一段特殊的时期。
虽然他需要的只是一种陪伴,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可那也是一种物化。
物化是一种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了避免可能的伤害,防御被抛弃的恐惧,人们把对方当作物一样看待。关注对方的某种功能,希望能够占有他。
物化只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爱需要人愿意奉献自己,去满足伴侣的需要。
物化的爱会演变成一种有条件的爱,而我们追求的,是那种“只爱我本人”的,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