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而活‖《绽放》点评
前一阵看到这么一份报道,是关于不同年龄段打工者对加班态度的统计。八零后,只要钱到位加班没问题,然而九零后尤其是九五后,却有超过一半的人明确表示,给钱也不干。
我是六零后,已经连续加班接近一个月,比如昨天前天两天都在加班,并且都是加班到晚上快八点。我对加班的态度是,有了着急的工作,就必须首先把工作干完,不应该也不必提条件。
我说加班的事,是想说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同样一件事情上,会有很大的认知差异,这是事实,不管作为个体的人是否愿意承认。
关于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这是一个表面看起来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旁人没有任何理由去指手画脚,更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涉,这样的看法,我是极其赞成的。
然而另一方面,虽然人生之路是自己选择的,但是作为具有强大社会性的个体,在选择生活道路时,又必须考虑他人。这很有意思,他人不能干涉,但本尊必须为他人着想。
《绽放》中主人公的“道路选择”,非常符合现实情况,这样的人物设定,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作者没有脱离实际,去描写极端的行为,比如为爱“不顾一切”,这样的冷静,正如文中两位主人公的恋爱经过,从开始到结束一直贯穿下来,让读者看到了“真实”的两个人。
女主人公活出了完美人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在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应该是当下社会比较主流的观点——尽管我有所保留。
我想,女主人公是很不幸的,天生没有子宫,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样的境况,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极端残酷的。然而女主没有在极端残酷的打击下沉沦,反而活出了不寻常的优雅与美丽,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结局。
女主从一开始“你随时可以离开”到在多肉大棚里绽放,实际上是一个生命个体面对自身条件所能做出的最佳“自保”选择,一方面为了自己,一方面为了他人,表面潇洒,其实无奈。
不过话说回来,谁又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呢?谁的生活道路上,不是连续的无奈组成的呢?!
文中“侧旁敲击”是否为旁敲侧击之误?供作者参考。
主人公大二应该是文中的十五年前(13+2),那时有没有共享单车?望作者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