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祸引发性别讨论的狂欢
晚上回到学校,聊天当中,跟李老师说今天下高速好像超速被拍到了,又要扣钱了。“女司机好可怕,你看了今天的新闻吗?重庆的一个女司机逆行,把公交车给撞了,车子翻到江里去了?”“蛤?司机就司机,干嘛要强调女司机?”心下嘀咕,就算出车祸那也是跟技术有关,为什么要区分性别?
事情神奇反转了,女司机被冤枉了
晚上回去查新闻,神奇的逆转了,万州警方通报是公交车越过中心实线,与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冲上路沿,越过护栏,坠入江中。
小轿车的司机(我不喜欢贴标签的称呼)也是个幸存者,只因为是个女的,还没来得及从惊心动魄中回过神来,就莫名其妙被全国人民给骂了,
平时生活中就经常能听见这些熟悉的声音“看到女司机要躲得远远的,惹不起惹不起。”“今天碰到一个女司机,妈的,在前面晃晃悠悠,开那么慢还走超车道。”“你看你看网上那女司机倒车入库的视频没,倒车的时候把老公压死了,后面车子往后开,头伸出窗外,把自己也搞死了。”
特别反感“女司机”的称谓,并不仅仅因为我是女性,而是反感贴标签式的归类方式,能做司机都是要经过驾校考试的,不说考试水分有多少,至少是有前期训练的,而且这种训练并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而有不同,但是一说“女司机”,意思好像等同于“马路杀手”,好像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直接开车上路一样,不但抹灭了哪些女性司机为通过驾考而做出的努力,而且也冤枉了那些好好开车,遵守交规,技术不差的女性司机。
这样冤枉女司机,哎哎
类似的还有“美女博士”、“美女教师”、“美女记者”,“美女官员”一加上带性别的称谓,还是看起来带有赞美意味的性别称谓,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称赞,实际上更多的初次见到,或者不了解这些女性的人,想的其实是“这人是个女的,估计水平不怎么样”,“她是靠男人上位的吧?”仅仅是多了两个字,抹杀了这些女性为事业、为工作拼搏的所有努力和艰辛。
不否认,男女因为身体构造上的差异性,做一些体力工作的时候,女性确实不如男性。但是,开车、搞研究、教书、从事办公室工作,更多是考验的是反应能力,智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这方面,普遍来说并无男女的明显差异。怎么一说到女性,感觉有一种天然的歧视了?
对贴标便和刻板印象有种天然的排斥心理,除非你能拿出真实全面的统计数据,否则一切经验主义的总结,也只是针对个体而言,不一定适用于除当事人以外的他人。
接触到的最早的印象最深刻的贴标签词汇是“8090后”,那还是2007年、2008年,这群人都是在刚成年和不到30岁之间,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网上一大片这一代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从小没吃过苦,娇生惯养长大的,一说到“8090后”就是没责任、没担当、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人说“这是垮掉的一代”。
10年过去了,这些人到了而立和不惑之年了,事实证明,这一代人不但没有垮掉,而且比上一代做得更好,我看到的公共场合大声说话、随地吐痰、禁烟区域抽烟的,多数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人;各个单位、企业里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流砥柱,接过了上一辈的接力棒,不说发展得更好吧,至少不算是“垮掉得”,实际上也是发展得更好,单位工作风气,企业业绩足以说明了一切。
贴标签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懒人思维,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批评者的角度来俯视着那些被贴标签的芸芸众上,听起来好像是占领了道德和事实的制高点,实际上什么也不是,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毫无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口水侠”和“键盘侠”而已。
看到今天的新闻好气哦,用我的五公里和学校夜景来镇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