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朋精选

《西方思想史》作者: [美]理查德·塔纳斯

2020-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书朋
by:pengdiary

ISBN: 9787552015805

内容简介 :

理查德•塔纳斯的《西方思想史》依循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按古典时代的世界观、中世纪的世界观和现代的世界观等层递演进,着眼于西方文明中的重要思想和核心概念,即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从圣•奥古斯丁到尼采,从哥白尼到弗洛伊德的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等形成的思想传统,生动叙述了自古希腊起至后现代主义时代的西方思想的演进以及不断变化的观念,通过从当代的角度对影响西方人理解世界的种种观念的重新审视和深刻思考,满怀激情地提出了解决当代西方世界观危机的新的途径和方向,从而帮助人们勇敢面对和积极推动西方思想正在经历的划时代的变革。

作者简介:

理查德•塔纳斯博士,一位从哲学、历史、心理学和占星学的角度探索世界的学者,曾在哈佛学习哲学、历史和心理学。其经典著作《西方思想史》是全球多所大学使用的教材。他认为,个人与宇宙是连通的,并依照某种秩序运作。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认真地了解了西方思想的整体源流,更受启发的是,原来哲学史是可以这样写的,犹如一首交响乐,时而舒缓时而雄浑,关键的人物(乐章)处更是浓墨重彩;是一本不错的思想史著作,也是一本可以当作文学来看待的作品了

#  哲学-宗教-科学三者的一场戏,流畅的大串联,仿佛回顾了大一大二上的哲学课,又有所升华。相比之前翻过的几本思想世史哲学史,条理无比清晰,太佩服作者的谋篇布局和文笔了!(就是最后那个女性主义的结论有点突然……最好把注释的引言部分明确提前点出来。

#  再版。好书一枚。对每个哲学家的思想体系都试图中立化的呈现,让人觉得我们确实错断了很多人,批评像是一种附件的随机安装,而不是真正的交流。

#  今天读了柏拉图的部分,语言不晦涩难懂,还算好读。最后讲了女性主义,很受启发。

#  并不是本容易写的书,也不是本容易阅读的书(翻译其实不错),但确实是知识树的根部书籍,看完再衍生到枝叶会比较好。

贰:

这个只针对书的第五章~

------------------------------------------------------

在这章“现代世界观”中,塔纳斯所描绘的一个现代的西方人脱离中世纪教会的束缚和教条,开始发觉到人类理性和科学力量时的那种启蒙之感。他写道:

    And so between the fifteen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the West saw the emergence of a newly self-conscious and autonomous human being- curious about the world, confident in his own judgments, skeptical of orthodoxies, rebellious against authority, responsible for his own beliefs and actions, enamored of the classical past but even more committed to a greater future, proud of his humanity, conscious of his distinctness from nature, aware of his artistic powers as individual creator, assured of his intellectual capacity to comprehend and control nature, and altogether less dependent on an omnipotent God.

作者把这一章节分成几个部分讨论:现代世界观的基础、古代和现代、世俗主义的胜利。花了一个晚上才把这50页左右的书读完。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在这个章节的几乎最后一部分讲Hidden Continuities(隐蔽的延续)。传统上我会认为伴随着16世纪以降的科学革命以及其后的启蒙运动,宗教对于西方现代性的影响已经在一拨又一拨的辩论和科学论证面前推举到个人价值和道德的角度了,也就是说宗教的普世霸权已经结束。但是塔纳斯的分析——虽然他是一个心理学家——这一章里至少有大部分在谈论基督教精神(Christianity)和社会其他各个层面的交锋、互动,让我大开眼界。根据作者的观点,基督教的衰落并非是一种线性的过程,不是像“兴盛-》衰落,这么黑白分明的。事实上如同我们所知,即便如科学革命中的巨人:牛顿、笛卡尔、哥白尼等等,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对于神秘主义、宗教信念的坚持。而这只是个人层面上的缩影。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伴随生产技术和经济的发达,与最前面一段那个”光辉的人的形象“所并驾齐驱的,是这样的图景:

The West’s belief in itself as the most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and favored culture echoed the Judaeo-Christian theme of the Chosen People.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Western culture as the best and most appropriate for all mankind represented a secular continuation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s self-concept as the one universal Church for all humanity. Modern civilization now replaced Christianity as the cultural norm and ideal with which all other societies were to be compared, and to which they were to be converted. Just as Christianity had, in the process of overcoming and succeeding the Roman Empire, become Roman itself in the centralized, hierarchical, and politically motivated Roman Catholic Church, so too did the modern secular West, in the process of overcoming and succeeding Christianity and the Catholic Church, incorporate and unconsciously continue many of the latter’s characteristic approaches to the world.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理性让臣服教会的西方人解脱了出来并且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但是宗教精神、教会并没有就此消失(虽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它们仍然从深层影响着西方人的观念和思想,这为后世的全球殖民以及文明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叁: 

“无论希腊人是因为首先出现,故能极为清新地察看各种事物,还是纯粹十分幸运地因为已首先出现,故能以无与伦比的机敏对生活作出反应在上述两种情况的随便哪一种情况下,他们都保持着永恒的光辉,就像由种早晨6点时的光亮和草地上永存的露水所照亮的世界的光辉一样。如今,希腊思想依然在我们的头脑中,因为那种未受玷污的清新,使犹如青春本身一般的希腊思想成为我们的第一个典范。”

引自 双重遗产

因此,在现代的进程中,西方人展现了重大的两种力量的对立发展一从一种对其自身的力量、精神的潜在能力获得确定的知识的能力、驾驭自然的能力以及对不断进步的命运的把握的近乎无限的自信,走向经常似乎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状况:形而上学的无意义和个人的庸庸碌碌、精神上信仰的缺失、知识的不确定性、与自然的相互毁灭的关系、对于人类未来的极大的不安全感等江河日下的感觉。在现代人生存的四百年里,培根和笛卡尔変成了卡夫卡和贝克特。

引自 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