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不止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阿四

2017-10-06  本文已影响72人  时光清浅阿莲

       

阿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苏北农村,孩子多的人家,懒得给孩子起名字,便会小二、小三……排着叫。  阿四,姐弟四个,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在家中排行第四,村里人便都叫他阿四。

        阿四的童年是灰色的,在他七岁那年,父亲病逝了,撇下孤儿寡母娘五个。村里人都说,阿四他爸“早死早托生”。他父亲嗜酒如命。家里穷,没有钱买酒,他父亲就把家里下蛋的鸡,零星地都送到了代销店(当时的商店)换了酒。一把干盐豆,就是下酒菜。虽说是嗜酒如命,却又没有酒品,喝了就醉,醉了就指桑骂槐。一直以来,我觉得“指桑骂槐”都是女人的专利,可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更多的时候,他醉酒了会打骂媳妇,就是阿四娘。所以,村里人都说他~早死早托生。那时,我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没有了爸爸的孩子,就没有了天。

        七八岁的孩子到上学的年纪了,我们都被爸妈牵着到学校报名了,阿四也拎着一个塑料袋,跟着姐姐来到了学校。

        没了爸爸的阿四,比原来更野了。农村说“野”,就是淘气的意思。每次下课的钟声还没刚敲响两声,他已经窜到操场上,跑两圈了。他便成了校园里的“名人”。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没有不知道阿四大名的,也没有谁会不认得他的。直到现在,我仍然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个身影:瘦瘦的个子,黑灰色的裤子,上搭一件经常扣错扣子的衬衣。浓密的头发,总是这里翘一撮,那里翘一撮。

        晚学后,大家一般都会回家吃晚饭,然后写作业。当我们开始收拾完成的作业时,经常会听到随风飘来一阵阵凄厉的嗓音:“阿四,你又‘死’哪去了!这晚不回家?”几乎每个夕阳西下时,那村里的静谧与美好,便会被这一声声的呼喊,和接下来阿四边跑边哭嚎:“别打了,下次我不乱跑了!”的声音破坏掉。村里老人便会叹喟:“哎,没了男人,就没个家的样子喽!”

        因为阿四作业“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每次期末考试都不及格,便被老师安排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蹲一级。记得当时校园流行这样的童谣:“阿四阿四真稀奇,一年留下蹲一级,一蹲蹲成抱窝鸡!”就这样,当我们都小学毕业,顺利进入初中,他还在小学四年级,渐渐的,他淡出了同龄人的视线……

      初中在镇上,离家十里路,我们便都住了校。 虽说不能每天看到他,但是每个周末回家  ,总会听说他的“奇闻逸事”:上天村里来个卖鱼的,阿四站在旁边看,过一会,他两只手放在身体两侧,大摇大摆地走了,可鱼却少了一条,奇怪不?我暗想:难道他是用嘴巴叼走的?晚上肯定少不了吃一顿树条子!

        在我们初中毕业进入高中时,阿四早已辍学在家。那年暑假,阿四在十里八村再次制造一个大新闻:十五岁的他结婚了!据听说,媳妇比他大五六岁。一天,村里有人结婚,请了喇叭匠来吹打庆喜。这群人里有吹唢呐的,有打镲的,有敲梆子的,有拉二胡的……还有不会手艺,只会跟着喇叭团唱歌卖嗓子添喜的,她就是那个卖嗓子的。农村人好景事儿,加之没娱乐活动,只要谁家办喜事,都会全家出动去听曲,直把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舞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巧了,那天,不知阿四怎么就挤过人群,挤到了台前。十五岁的他,身高达1米75了,比同龄仍在学屋的我们高出半头多。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看起来,还蛮帅气的。就那么巧,他被唱歌的大姐看上了,唱罢散场后,那大姐就拽着阿四不撒手,硬要跟着他,倒成了一段“佳话”!村里老人又感叹:“没有想到,他能成个家。这下,他那个死鬼爹在地下也该笑了!”

        时隔多年,我们都已近不惑之年,再次遇到他,看见他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娃,便笑着问道:“哟,这是个小的吧?”他咧嘴一笑:“这是我孙子!”哦,我的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