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幸福建立在哪里
幸福来源自身,还是被别人赋予,或者建立在一厢情愿,甘于接受的基础之上?
有一哥们,从小跟着爷奶长大,索性跟父母甚是不亲。
九几年出生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迫于生计父母只能外出务工。
为了维持生活,过年期间父母为了节约车费钱,便几年回来一次。
当时父母的最大寄托,就是多存钱挣钱给孩子读书,给予孩子最好的生活。
这是大多数父母最淳朴的想法,埋头苦干是供起一个家庭最好的出路。
可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教育及成长,从而养成了孩子索要的一切理所当然。
对父母不理不问,甚至跟父母对着干,不理解父母,只是一味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心理年龄犹如孩童一般。
父母对于孩子的做法也非常能理解,总是不顾一切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父母的内心一直觉得亏欠了孩子,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爱,但他们也很是无奈,一边要挣钱,一边要是带着孩子,生活简直难以自理,毕竟都在生活的底层喘气。
后来爷奶带着孩子,生活稍微宽裕了,父母每年都回家过年,带着欣喜和激动跟自家孩子谈谈心,可孩子却呆弱木滞,沉默不语,仿佛跟父母的关系形同陌路。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到至今,从来不跟父母说话,父母打电话慰问孩子,也只是听到“喂,说,有什么事,没得事我就挂了”的僵硬语气后滴滴声开始响起,父母也只能沉默的放下电话,喃喃自语,自家的孩子怎么待父母仇人一般。
像这样的画面发生多了,父母便没有了往常的抱怨,只是一味的接受和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
孩子年龄大了,为人父母都会考虑孩子的人生大事,但孩子不着急,父母焦灼也没有办法,于是只能旁敲侧击的提醒孩子,可孩子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人生,并且非常的执著坚定。
这哥们在生活中有2个爱好,可称谓挚爱;一是喜看电影不管是动画还是悬疑......统统收入怀中。二是喜欢旅游,一有时间就会把自己的行程安排的滴水不漏,包括过年,别家都是阖家欢乐,热闹充满人情,可他永远是家人们脸上缺失的一角。
非常任性,不管怎么劝说,还是义无反顾做自己,很多人会说这是好事,但坏事是上班的他,除了养活自己,那出去旅游的钱谁资助。
刚开始几年有点存款,并且从上一家公司辞职了,刚好借此在外旅游,时间过得很快一二个月的他,身无分文的回到家中,休息了半个月,然后从奶奶那里拿了3万重新出门工作。
记得有一次参加旅游团,需要押金几万,但自己确实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开口向父母借,父母一边懊恼,一边又纠结不已,最后还是借了。
有人说这哥们生活过得很幸福,正值青年不用考虑生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点看破红尘的味道,什么也不用管,就连房子父母也是准备好的,直接问他房子需要多大,什么地段,随便挑,全款付,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飞上天的感觉。
压力对于他来说,只认识这两字,根本不会感同身受,对于后面的娶妻生子,父母说管不了那么多了,也只能默默的为他存钱,直到某一天他的需要。
可想而知他的幸福是建立在父母和爷奶的辛苦之上,对父母没有一点感恩之情,更别说关爱父母,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逍遥快活,可垫背的永远是赋予生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