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

《红岩》读书笔记|第十七章 白公馆

2020-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女人知书香

本文摘自于《红岩》,海南出版社。(侵权必删)

刘思扬没有逃出敌人的魔掌,他再次被捕。被关进来了白公馆。

【精彩点评】记叙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心的故事情节,而故事的场景转移到了白公馆。

隔了一阵,看见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出现在院子里,他头发雪白,花白的胡须又浓又密,他糊里糊涂地沿着院坝,用户一双枯黑的脚机械地独自跑步……也许,这个人就是老大哥说的那个老疯子。

【写作借鉴】华子良第一次亮相,他的外貌和动作俨然一个老疯子。(外貌描写)

黄以声身边,时常出现一个又瘦又小的孩子。孩子的身子特别细弱,却长了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头。这是谁的孩子?怎么出现在集中营里?孩子穿的破破烂烂,长着一双聪明诱人的眼睛,不像是特务的孩子。每天这孩子都带着书,晃着一个大脑袋,到黄以声房间里去。

【精彩点评】集中营白公馆里出现了一个又瘦又小的孩子。他是谁?怎么会在监狱里?他在小说中将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设置疑问,引起悬念)

两个早就在《挺进报》工作中合作过的战友,紧紧拥抱在一起!

【精彩点评】《挺进报》这一线索出现在白公馆,巧妙地将两个彼此不熟悉但却一直未它忘我工作的革命者联系起来,白公馆的斗争貌似波澜不惊,实则波涛汹涌。(构思巧妙)

小萝卜头的父亲就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愿西安《西北文化日报》社长宋绮云。国民党秘密囚禁杨虎城将军以后,又逮捕了宋绮云夫妇。那时,小萝卜头还是一个刚出世的乳婴,也给带进了监狱。最初关在息烽集中营,抗战胜利以后,又被押到白公馆,一家人住在一间潮湿的地下室里。宋绮云在地牢里关得太久,身体十分衰弱,无力教育自己的爱子。小萝卜头六岁时,宋绮云曾请求特务让孩子出去念书。特务不同意,怕孩子出去泄露了魔窟的秘密。后来,特务勉强答应让小萝卜头每天到楼上读书,由黄以声将军担任老师。黄将军教孩子识字、读书,给他教礼貌和正直。每天上午,学语文和算术,下午是俄文和绘画。在小萝卜头九岁生日那天,黄将军送了一盒水彩颜料给孩子。伺候,小萝卜头的练习本上,花花绿绿地涂满了各种颜色。

【写作借鉴】小萝卜头的来历运用间接描写,经成岗介绍展示出来,让我们对这样一个幼小可爱的孩子的不幸成长经历深感同情。(间接描写人物)

最初,当《挺进报》(“白宫”)版第一期送下楼去是,楼下就要成岗坚持用仿宋字写,并且只用变色铅笔,不能更改。成岗无条件地执行了楼下这一指示。

【精彩点评】“楼下”对成岗“用户仿宋字写,并且只用变色铅笔,不能更改”的要求是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伏笔,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巧设伏笔)

一只蝴蝶落在栏杆上了,接着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哟,多好看的蝴蝶!”小萝卜头尖叫起来,伸手抓住一只,轻轻捧在手里,把它装进一只空火柴盒,他正要关上盒子时,突然瞥见那只蝴蝶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轻说道:“飞吧,你飞吧!”

【写作借鉴】小萝卜头手中的蝴蝶正是他自己身份的象征,本该自由自在地生活,却被关在“白公馆”这个“盒子”里,他放飞了被俘的蝴蝶,而他自己能否获得自由,让人担忧。(运用象征手法)

天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突然,鹰扑下来了。哎呀,不是鹰,是特务长了翅膀!他们站在街道上,比箭还快地飞来飞去,往地上投下了一道道黑色的阴影。突然,一个特务扑下来,一伸手——手上的爪子又钩又尖,从门洞里抓了一个人出来。小萝卜头看见那个人的眼珠子一下子掉出来了,大大的眼珠,黑白分明,落在地上滚了一阵,突然停住,死死地盯着他。小萝卜头忽然害怕了,心里怦怦直跳,不禁恐怖地喊起来:“妈妈!妈妈!”

【精彩点评】小萝卜头的噩梦和白天放飞蝴蝶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噩梦也暗示了他的悲惨遭遇。(巧用对比和暗示)

成岗静听着小萝卜头说话,心里冷冰冰的。这个九岁的孩子做的是什么梦啊?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刻画得尽是阴森的魔影。

今天,小萝卜头就要走了,走得这样突然,敌人一定在玩儿什么花招。成岗默默地想着,蹲在孩子面前,一直没有开口

【精彩点评】成岗的心理描写再次为小萝卜头的凄惨遭遇作了铺垫,使悲剧色彩更加强烈;同时也过渡到对小萝卜头经历的回忆,为读者详细地讲述了这个经历特殊的可怜孩子短暂的一声。(巧妙过渡,引起下文)

一张鲜明的水彩画。顶上是一片蓝天,过多的颜色,把天空涂得满满的。

【写作借鉴】小萝卜头的图画展示了天真的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细节展示人物内心活动)

成岗深爱着这个倔强的孩子。和孩子的交往中,给他带来无限宝贵的其实:在牢狱里多年的共产党人,是那样顽强地、机警地抚育着这可爱的下一代。那些把自己的希望、理想和心血完全灌注在孩子心灵里的,是些多么可敬的人啊!他们用最大的热情和意志,永远培养着一个人珍贵的灵魂。可现在,他无法把心中激动的感情告诉孩子。他不能让孩子感到诀别的悲哀,他只能默默无言地,紧紧地抓住小萝卜头的手……

【精彩点评】成岗望着眼前这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无法言表心理是多么地爱他,多么地舍不得他!只能“紧紧地抓住小萝卜头的手”。(情感真挚细腻)

“……到这阵,我也不知道他是谁……连姓名都不知道。”小萝卜头歉疚地低下头,“昨天,特务们懒得自己去送饭了,改成厨工去。我看见厨工拿野葱进低调,想托他带口信去,可特务当场就发现厨工送野葱的事……现在换成鬼疯子送饭,鬼疯子是个胆小鬼!你说,该怎样告诉齐伯伯,我今天就要走了。”

【精彩点评】小萝卜头临走前告诉成岗一个消息:探听地牢下关押人物一事陷入僵局,特务发现了野葱,而换成了鬼疯子送饭。矛盾似乎集中在了这个“鬼疯子”身上,推动着小说情节的继续发展。

放风的时候,刘思扬又看见那个疯疯癫癫的老头,正在楼下往牢房送饭。

【写作借鉴】作者通过刘思扬将注意力集中在华子良这个“疯疯癫癫的老头”身上,看来他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接下来的见解描写为读者介绍了他的来历。(间接描写人物经历)

阅读理解

本章以成岗的视角讲述了白公馆的地下斗争,最让人辛酸感动的是小萝卜头的形象,这个从小生活在集中营的可怜孩子为革命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憧憬,可却过早地惨死在特务的屠刀之下。华子良的种种表现让狱友们轻蔑,他究竟是个什么角色?作者不断地为他作着铺垫。

学习要点

1.间接描写:小萝卜头的噩梦简洁地写出了这个没出过监狱大门的孩子的悲惨生活,他的梦里都是监狱的景象。

2.肖像描写突出人物特征:小萝卜头“穿得破破烂烂,长着一双聪明诱人的眼睛”“身子特别细弱,却长了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头”突出了小萝卜头的聪明、可爱、可怜。华子良是“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出现在院子里,他头发雪白,花白的胡须又浓又密,他糊里糊涂地沿着院坝,用一双枯黑的脚机械地独自跑步”。华子良的第一次亮相,他的外貌、语言俨然一个疯老头子的形象。

3.层层铺垫,不断设疑,引起读者兴趣:本章中多次提到华子良,他奇怪的举动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但他却似乎没有任何积极的表现,作者为他的真实身份做足了铺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