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哭竹生笋片封票
2022-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晓读陈记
“哭竹生笋”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也叫“冒寒寻笋”、“孟宗哭笋”。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新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裴注:《楚国先贤传》曰:“宗(按:孟仁本名宗,因避孙权之孙皓字元宗之讳,改为孟仁)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说郛》卷五八载《楚国先贤传》与此同。元郭居敬《二十四孝》辑入此事,故称“哭竹生笋”,又称“哭笋”、“孝笋”。
先贴一枚金卡(邮资明信片),山东省邮政函件局发布,编号:15-371402-13-0117-006。左上角第二十一孝“哭竹生笋”。

再来一枚邮资封,是孝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的公函封。左下图是剪纸《孟宗-哭竹》,属“孝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孝文化系列剪纸。

以及一枚邮资机戳实寄封。封右上角钤印的是宁夏银川的“中华二十四孝”系列邮资机戳之一的“哭竹生笋”。邮资:¥0.0070。

和一枚江苏苏州老年邮局的“二十四孝十七哭竹生笋”戳:

另外,宝岛台湾还出过一套邮票(1971年-专79-民间故事,8枚全),选了8个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的一枚(下排第二枚)就是“冒寒寻笋”。

【知识点】台湾省邮票:特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台湾地区发行的邮票。